undefined失智綱領2.0漏了BPSD
沈政男

蔡政府重視失智議題,繼去年成立各縣市的失智共照平台之後,最近又公布了「國家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https://www.mohw.gov.tw/dl-42827-ae61655e-8d3d-400b-a63a-61812fbde9f0.html)。此一「失智綱領2.0」乃參照世衛的全球失智政策而制訂,較1.0有明顯進步,然而世衛必須兼顧全球醫療與公衛平均水準,但台灣已是這方面的優等生,導致2.0仍有不足之處。

最大問題是整本「失智綱領2.0」完全沒提失智症的行為與心理問題(BPSD)。失智症常衍生多疑、躁動、失眠、遊走、照顧拒絕,甚至暴力攻擊等行為,這是家屬感到最頭疼的照顧問題,也常導致照顧資源大量耗用,若能研發出周延、完備又精簡的照顧模式,將可大幅提升失智症照顧品質,並節省照顧資源,可惜「失智綱領2.0」未能重視。

其次,在失智症的預防上,國際失智症協會經由全球專家會議,已經公布以實證為基礎的失智症五大預防措施,包括照顧心臟、多運動、多動腦、吃健康飲食、社交活躍等,但「失智綱領2.0」僅提到慢性病預防與多運動,忽略了中老年人若能繼續學習,並積極參與社會,也能有效預防失智。

「失智綱領2.0」計畫提升國人對失智症的友善程度,這顯然是多此一舉,因為失智症近廿年來在各界的努力倡導之下,幾已不存在汙名化的問題,很多名人都曾現身說法,甚至還有人把親人的失智過程張貼在網路,引來無數點閱。現在台灣該做的是,失智老人家在餐廳吃了東西不付錢,或者在商店拿了東西就走,店家與警察不應再大費周章移送法辦,而是應有失智友善社區的做法,也就是事後跟家屬拿錢便可。此外,光是友善還不夠,更要鼓勵國人擔任失智症志工,利用閒暇照顧社區的失智阿公阿嬤。日本現有九百萬失智症志工,台灣呢?寥寥可數。

最後,失智症國家政策必須與公共長照政策結合,因為失智症主要的經濟與社會負擔在於照顧,而非醫療,然而「失智綱領2.0」對此著墨並不多,為什麼?因為「長照2.0」還停留在以失能為主的階段,不了解失智才是未來的長照體系主角。有些失智患者若留在家裡照顧,不只家屬痛苦,照顧品質也不佳,不如由專業機構來照顧,可惜「長照2.0」至今仍將機構照顧排除在外。

(作者為老年精神科醫師)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TU vs. NTU

◎沈政男 

台大新任校長遴選的政見發表會已經結束,即將由校務代表舉行第一階段投票,八位候選人的政見洋洋灑灑,但真能改革台大嗎? 

台大校名的英文縮寫是NTU,剛好鄰近也有一所國外大學叫NTU,但這所NTU的世界排名遙遙領先台大,也就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十幾年前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的排名裡,跟台大差不多,然而2017的最新排名已經衝到世界第十一,高居亞洲第一,而台大依然停留在七十名左右。南洋理工跟台大一樣都是公立大學,學生數都在三萬左右,創校時間也差不多,人家的成功之道值得台大借鏡。 

與南洋理工做一比較,便可清楚台大的發展瓶頸所在。第一是錢。台大一年預算一百六十億台幣,南洋理工是台大的兩倍,有人以為是人家政府給的錢比較多,其實南洋理工靠投資每年可獲利幾十億,是台大的十幾倍,未來的台大校長必須有能力在這方面開拓財源。第二是優質論文的數量。台大每年發表的論文數,以及每位教師的論文平均被引用數目,都不輸南洋理工,問題是發表在世界頂尖十大期刊的論文太少,也就是台大出產論文以量取勝,至於品質仍有明顯不足,學術聲望當然不及人家。何以致之?是不是欠缺重點發展策略,因而培養不出明星系所與教授?南洋理工有幾個系所在世界擠進前十名,台大也應集中資源扶植有潛力的系所與教授,而非吃大鍋飯。 

台大另一個大問題是師生比太低,南洋理工的學生人數比台大少一些,但教師人數有四千多,台大只有兩千多,而這點反映在教學品質上會產生兩個影響,一是畢業生在職場上的評價沒有別人高,二是吸引不了國際學生。細看台大學生歷年人數可以發現,大學部緩慢成長,但研究生在二十年內暴增了十幾倍,已佔四成五。國外一流大學若有這麼高比例的研究生,大都是外國留學生,絕無像台灣一樣都是本國生。學生太多的結果,就是校內建築一直蓋,腳踏車越來越多,然後教學品質繼續低落。 

八位候選人裡,最能解決上述問題者,不只能帶領台大迎頭趕上,也能帶動國內其他大學往前邁進,至盼台大校務代表能選出最適合的校長人選。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長照是所有國民一起做功德
沈政男

行政院長賴清德說,「照服員薪水3萬元若太少,就當做功德」,這樣的說法就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是兒女該盡的孝道」一樣,把長照重擔推給少數人,已是落伍的做法。

長照是國民集體大善與大孝,所有國民必須一起來照顧我們的老爸老媽,而非只是照服員或家屬的責任。要達成此目的,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建構夠大夠好的公共長照體系。

賴清德會這麼說,凸顯了民進黨政府對於如何補足照服員缺口,還沒抓到重點。以照服員月薪來說,可參考日本的數字,他們的照服員平均薪資是護理人員的八成五左右,換算過來應有三萬二到三萬五。

除了薪水,更要給予照服員足夠的訓練,培養夠好的照顧技巧,才能應付工作所需。最棘手的照顧項目當屬失智長者的心理行為問題,有些照服員初到案家,就被有偷竊妄想的阿公阿嬤當成小偷趕了出來,不曉得怎麼處理,當然覺得「錢難賺」。日本的照服員最少要上半年課程,但台灣只要九十個小時,所學實在有限。

看輕照顧工作的專業性,後果就是照服員證照不值錢,吸引不了年輕人。除了提升照服員的專業地位,也要建立照服員的升遷管道,讓照顧工作成為生涯發展的選項。在日本,當了幾年照服員以後,可升為照管專員、督導員,然後開設照服公司當老闆,而非永遠把屎把尿。

國家出錢,照服員出力,讓家屬不必為了照顧長者而犧牲工作與前途,讓所有國民一起來做功德,才是進步的長照觀念

-------------------------------------

當台南市長與當行政院長,級數差很多,賴清德還有不少地方必須努力。

訴諸道德與其他內控機制,是社會科學訓練不足的人才會有的思維,這是賴清德與其他醫生政治家常有的問題。

賴清德是醫生,或許跟不少其他醫生一樣,以為長照跟醫療差不多,可以用醫療那套來推想,因而自以為很懂長照,其實長照跟醫療是兩回事。

照服員薪水如果真能調升到固定薪三萬多元,比起現狀已是改善不少,根本無須「做功德」了,顯見賴清德對照服員問題不夠了解。

賴清德事後用心理學的「昇華」來解釋「功德說」,但「昇華」不是這個意思,等於又錯了一次。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成為好公民(1115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台灣學生在國際公民素養調查裡名列前茅,值得喝采。這項調查涵蓋四大領域,若能真正落實,就可成為好公民。

首先必須認識公民社會(包括國家與民間社會)。為什麼有人可以連署罷免立委?這牽涉公民的權利與責任。為什麼「一例一休」修正案先由行政院提出,再送到立法院表決?這與政府組成有關。為什麼環保團體能影響核電政策?這彰顯了民間組織的力量。凡此種種都是好公民必備的常識。

其次要認同公民社會的原則。一、平等:台灣學生在族群與性別平等項目獲得高分,更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二、自由:伸張個人自由以外,也要維護他人的自由。三、社區意識:人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應有歸屬感,並關注集體責任。四、法治:所有個人與組織,包括政府單位,都須依法行事。

再來是公民參與。「一例一休」施行不久又要修正,是否因決策過程欠缺充足的公民參與?為什麼許多人只會抱怨政策,不想發揮影響力?除了擔任志工,參與民間組織,能否加入政黨,或投入政治運動?這些都是台灣公民尚待努力之處。

最後,如果上述項目都能達成,就能培養清楚的公民自我認同,知道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可以決定民間社會要變成什麼模樣,也能與其他公民產生連結關係,一起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國家與民間社會。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06篇文章。

一般都說公民社會,但在〈國際公民素養調查〉的說明文件裡定義得很清楚,應該用民間社會(civil society)這樣的詞,也就是把國家排除在外,而如果加上國家,就成了公民社會(civic society)。

這份說明文件本身就是很好的公民教材,如果可以把它的架構弄得清楚,大概就能清楚公民社會的架構。

台灣在這項調查裡得分較高項目為性別平等與族群平等,因為台灣社會在這兩方面討論很多,也進步很快,然而在政治參與部分,成績就沒那麼亮眼了。

這項調查乃以國際共通標準來衡量公民教育,但在台灣,公民教育還必須包括一項別人沒有的教育。

什麼教育?必須教導小朋友,你是一個沒有國家的人。台灣的公民教育有沒有這樣教?都在逃避現實。知恥近乎勇,台灣人必須從小知道這樣的恥辱,才能蓄積建立國家的勇氣。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機器人革命(118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小明,起床,該上學了!」矇矓中傳來叫喚聲音,睜眼一看,不是爸媽,而是一台穿著雪白制服的機器人。盥洗完畢,走進廚房,「他」已經烤好吐司煎了蛋,而如果小明偷懶,還可以幫忙餵食。

坐著自家車上學,車內只有小明一人,因為這是一台自動駕駛汽車,只要開口告訴「他」要去哪裡,車子就會左彎右拐,平順抵達目的地,下車時還會貼心說一句:「祝你期中考順利!」

期中考成績發下,第一名不是血肉之軀,而是教室裡的伴讀機器人,「她」可以幫忙念課文、解習題,還能回答同學的困惑,而且永遠不會不耐煩。下課時間,「她」也能走到操場,拿起一顆足球,抬腳一踢,準確傳給同隊隊友。

到了下午,老師看小華整天無精打采,營養午餐也吃不下,便要小明陪他到保健室求助。「肚子痛嗎?大便順暢嗎?最近有沒有什麼壓力?」聽起來跟一般醫生問診無異,但眼前的「她」卻是穿著白袍的機器人。

以上所述不是科幻情節,而是正在發生的機器人革命。很多同學玩過手機的語音辨識介面(Siri),那就是一種最簡單的機器人,也有電腦公司開始販賣可行走的家用機器人,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產品問世。

網路上有不少介紹機器人的網站可供自學,科技部也正在各級學校推廣相關教育,趕快跟上革命的潮流吧!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05篇文章。

人工智慧這兩年因為圍棋程式AlphaGo擊敗世界棋王而蔚為話題,人們本來以為圍棋布局千變萬化,電腦不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內掌握訣竅,誰知人工智慧的進步超乎人們想像,短短幾年練就絕世武功,將人腦甩得遠遠。

這幾天陸續有名人談到人工智慧,比如數學家丘成桐說人工智慧雖然進步快速,但欠缺一個完整的理論基礎,還有物理學家霍金說,人工智慧可能成為史上最大浩劫,凡此種種對人工智慧的鄙夷與敬畏,都說明了它的身影正逐漸抽長膨脹,並且一步步向人們走來。

會不會你在網路上互動了幾個禮拜,那位學識豐富、興趣廣泛、文筆優雅的網友,約出來見面以後才發現原來是機器人

機器人軍團攻佔世界的灘頭堡,應該就是網路吧。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酒測本來就該「無端」
沈政男

一名拒絕酒測的駕駛不服裁罰而提告,結果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竟判決拒酒測者免罰,理由是「人民沒有『無端』受測的義務,警察不得任意臨檢、盤查」。

做出此等判決的法官,顯然不了解酒測的法律意義,才會用一般臨檢的角度看待之。事實上酒測就跟勞工體檢一樣都是一種義務,不是權利。為了保障勞動安全,勞工必須接受定期體檢,如果不體檢就會受罰;同理,你要開車上路,就必須接受隨機酒測,才能保障所有用路人的安全。

酒測有兩種,一是選擇性酒測,也就是懷疑酒駕才酒測,另一種是隨機酒測,也就是警察可以任意在路上攔車酒測,不必有任何理由。研究顯示,酒測可以有效降低酒駕,而隨機酒測的遏止效果是選擇性酒測的兩倍。隨機酒測,就等於「無端」酒測。

法官說,「法治國家不該無端酒測」,但北歐、澳洲與美國某些州實施隨機酒測已經幾十年,而且收到具體成效,卻從來沒被質疑違背法治原則。法官之所以做此判定,顯然乃因「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八條將酒測與警察的其他攔車盤查行為綁在一起,好像酒測是為了防治重大犯罪一樣,不應輕易執行。此一判決勢必讓警察未來執行酒測綁手綁腳,對酒駕防治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應修改「警察職權行使法」,賦予隨機酒測明確法律地位,才能避免類似爭議。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祝你幸福(111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愛並非時間的僕人,雖然朱唇與豐頰落在他的彎刀轄區;愛不隨著他的短暫時日而變,而是為其作證,即使世界末日到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頌揚愛情的永恆與堅定。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元好問的詞,讚嘆愛情的魔法與威力。

從古到今,多少文學與戲劇作品,都以愛情為主題,吸引無數年輕男女競相墜入情網。然而帶來歡樂的人事物,一旦突然逝去,難免引發痛苦,「被分手」,也就是對方求去,當然也是如此。

研究發現,「被分手」以後,若觀看情人的照片,腦中的疼痛區域將會活化,而且出現渴求對方的訊號。還好這些都只是短暫現象,絕大多數人在十周以後,都已明顯調適,沒那麼痛苦了。

追求愛情靠本能,結束一段感情卻須要學習,尤其如果發現,自己在愛情中總是過度控制、倚賴對方,像個暴君或幼兒,更要謹慎面對分手問題。最近就有一對高學歷的戀人,因沒能妥善處理分手問題,而造成傷亡悲劇。

了解愛情的起承轉合,認識自己在愛情中的模樣,是從小必須修習的愛情學分。當情人求去,難以挽回,這時該講一句「祝你幸福」,好聚好散;如果始終無法坦然面對,甚至瀕臨失控,切記必須尋求親友與專業人員協助,陪伴自己度過分手風暴。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04篇文章。

台大情殺案,還有誰在關心?只剩當事人必須承受永恆的傷痛。這類事件完全可以避免,可惜沒人教當事人怎麼處理分手問題。尤其糟糕的是,一堆不懂愛情心理學的人,濫竽充數當起愛情專家,寫些沒有根據的愛情勵志話語,混淆了年輕人對愛情的認知。

絕大多數人都沒辦法講出「祝你幸福」這樣的話,這是人性;但其中的絕大多數人,也不至於為了分手而傷人;只有剩下的極少數人當其被分手時,痛苦到必須採取反擊行動,才能消解心頭之恨。愛情教育,就是要教導年輕男女怎麼分辨那極少數的爛人,早點敬而遠之。

愛情教育也要教導那些爛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談戀愛,拜託,好好自己到深山裡過日子,不要出來害人了。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身權公約》殺死《精神衛生法》(114日自由時報)
◎沈政男

今年八月,桃園有位精神病患被判定須接受強制住院治療,但病患向桃園地院聲請停止強制住院,結果承辦的孫法官史無前例地以《精神衛生法》的強制住院規定,牴觸了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身權公約)第十四條相關要求為由,判決該強制住院無效,而讓該名病患出院。消息傳出後,引發精神醫學界議論紛紛。

孫法官認為他的判決乃依法論法,問題是《身權公約》第二十五條也載明,身心障礙者的健康與醫療權利必須獲得跟一般人同等保障,而從此觀點來說,不對欠缺病識感的精神病患施以強制治療,其實也牴觸了《身權公約》第二十五條的精神。

此外,《身權公約》第十二條也要求,不能以身心障礙為理由,壓縮他們承擔法律義務與權利的空間,而據此規定,現行刑法十九條「因精神障礙與心智缺損而減刑或免罰」的規定,也與身權公約牴觸,因此,類似小燈泡案件兇嫌那樣的精神病患,應直接接受審判與並判刑,不必考慮其犯案時與受審時的精神狀態,但法官們可接受這樣的要求嗎?

如果完全接受《身權公約》十四條相關要求,也就是「不能以身心障礙做為強制住院的理由」,那麼《精神衛生法》的強制住院規定將形同廢文,所有目前正被強制住院的病患,也都必須馬上讓他們出院。有些精神科醫師以為,只要把判定強制住院的權力,由現行的審查會轉移給法官,就能符合《身權公約》十四條的要求,其實不然。該公約已經清楚指出,任何精神醫療措施必須以身心障礙者同意為前提,也就是不能施以強制住院與強制治療,跟誰來判定無關。

事實上不只台灣,歐美各國對於是否採行《身權公約》十四條的規定,也很傷腦筋,而且至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國家完全廢止《精神衛生法》的強制住院機制,因為絕大部分精神病患都不認為自己生病或有障礙,如果連他們因生病而有了自傷傷人之虞,都不能強制其就醫,那麼將對病患本人與社會造成重大衝擊。

從上述強制住院遭判違法的事件來看,顯然台灣當初根本沒有深思《身權公約》可能引發的精神衛生與法律相關衝擊,就囫圇吞棗,照單全收。未來社會各界應就《身權公約》適用範圍與細節進行通盤檢討,並尋求共識,否則類似爭議將接踵而來。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第一本課外書
沈政男

小時候我父親做工維生,沒錢讓我買課外書,但他知道課外閱讀很重要,於是他所能做的,就是為我訂一份報紙。

父親問我想看什麼報紙?我想起曾有同學帶國語日報到學校借我看,上頭有許多詞句優美的文章,還有注音幫助認識生字,正當我讀得津津有味時,他卻突然要了回去,還露出得意的表情。

「我要訂國語日報!」我跟父親說。

那是民國六十七年的事,那時的國語日報內容就很豐富,有時事新聞,有新知介紹,也有副刊投稿,還有看了似懂非懂,讓人想要進一步探究的「古今文選」,等於是一本超大的課外書。

因為國語日報的啟發,我不僅養成了讀報習慣,也開始關心國家大事。報紙內容包羅萬象,若要完全讀懂必須具備通識涵養,因而促使我在中學時代大量閱讀各類課外書籍;接觸公共議題以後,興起福國淑世的理想,讓我進入醫學院以後,勇敢參與政治改革運動。

行醫之餘,我依然保持閱讀與思索的習慣,幾年前我開始嘗試寫作,便想到以時事評論做為敲門磚,果然獲得眾多媒體採用。

寫出一點名氣以後,有一天,國語日報文藝版主編王秀蘭主動找上我,希望我為「方向」專欄撰稿,我感到難以置信想不到當年那個努力讀報的小男孩,竟然可以為國語日報寫文章!

四年來我在國語日報寫了兩百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將所有筆力貫注其中,希望寫出最好的作品,因為我知道,會有下一個小讀者,正在某間簡陋的屋子裡,興味盎然閱讀著,辛苦賺錢養家的爸媽為孩子訂閱的國語日報。

--------------------------------------------------------

今天1025日是國語日報的69歲生日,在此敬祝國語日報生日快樂,感謝你們為廣大小朋友,在他們智識與性靈成長過程裡,提供了最便宜卻也最豐富的精神食糧。

國語日報的受惠者之一是我自己,我是讀國語日報長大的小孩,今天才能為國語日報寫專欄文章。

國語日報培養了我的讀報習慣,一直到今天,我每天閱讀大量時事與新聞,才能在這幾年來寫出幾千篇時事評論文章。

我能有國語日報可讀,也要感謝我的父親。那時我們已經搬離了台中市五權一街的大舅家,搬到位在台中市三民西路一棟公寓五樓的一個小角落,一家四口擠在木板隔出的空間裡,爸媽睡地上,我跟弟弟睡床上,就這麼克難地過了十個月。雖然生活這麼困苦,父親還是願意讓我訂閱國語日報,於是每天早上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衝到一樓,在漆黑的五金行店內,在鐵捲門腳下,撿起剛送來熱騰騰的國語日報。

我父親小時候當班長,應該很會念書,但小學畢業以後沒錢升學,長大後只能做工。父親每天日夜做工,從來沒有時間教我如何看報、讀書,更沒有能力教我怎麼寫文章,但他的勞動身影與失學遺憾,我看在眼裡,很想為他做一些彌補,於是我一人讀兩人份、十人份的書,希望能因此榮耀他。

可惜他看不到我為國語日報寫文章!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大學該開一門《愛情心理學》課
沈政男

台大情殺事件,導致一名台大心理系碩士生受重傷,另一名台科大碩士畢業生身亡,顯見當今大學教育,即使是心理系所,都少開了一門《愛情心理學》。

分手是《愛情心理學》裡最困難的課題之一,但絕大多數青年男女卻都以為,「相愛就在一起,不愛就分手」,沒什麼大不了,於是容易輕忽分手可能產生的心理衝擊。事實上心理學研究發現,分手以後,如果讓被分手者看著情人的照片,然後用功能性磁振造影去攝影其腦部,可以發現腦部的身體疼痛區域明顯活化,代表「心如刀割」。也有研究發現,被分手者的腦部活化區域,跟毒癮犯橫遭戒斷的反應大致相符,代表分手跟戒毒癮一樣痛苦與難熬。

如果年輕男女有這樣的認識,是不是對於分手與被分手的問題,可以更加謹慎周延來處理?提出分手的一方要知道,此舉等於是重擊對方身體、強逼對方戒癮,勢必為對方帶來極大痛苦,必須留意對方能否承受,以及是否可能反擊。被分手的一方也要知道,分手雖然像被卡車撞到那麼痛苦,雖然像戒毒那麼難過,但這些都只是階段性症狀,當傷口結痂、渴求感退去,又可以恢復原來的生活。

可惜的是,現今大學教育,鮮少教導《愛情心理學》,即便是心理系所也是如此。何以致之?因為學院派心理學家普遍把《愛情心理學》這樣的學問視為不夠嚴謹的「大眾心理學」,對於相關研究與教育,投入相當有限。其實越來越多的認知神經科學、精神分析相關研究顯示,親密關係可以成為嚴謹研究的題材,提供相當實用的研究成果,比如「依附理論」就可用來說明,何以每個人面對分手問題時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這個理論是說,人談起戀愛,就會退化成嬰幼兒,而如果你的情人內心裡住著一個「黏踢踢」的小孩,當你宣告要跟他分手,他當然會哭喊踢打,甚至咬傷爸媽也不管。

近年來,校園情殺事件接二連三出現,足證現今青年男女普遍欠缺愛情通識教育。台大,尤其是台大心理系,應痛定思痛,思考在校園開設《愛情心理學》課程的可能,並協助推廣到其他大學,以減少這類悲劇再度發生。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