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聯合報 (1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孩子太瘦? 別將斑馬養成河馬【聯合報 2010.08.05

中小學生體重過輕,監委怪罪於名模,恐怕言重了。

瘦身文化的確影響部分女性的審美觀,但以中小學課業之繁重,真正因為羨慕林志玲身材而節食的孩子究竟有多少,恐怕大有疑問。中小學生體重過輕,有可能是因 為發育較慢、偏食、情緒困擾、或壓力太大,更可能是貧窮到連營養午餐都吃不起。體重取決於先天體質、心理因素、生活習慣、與社會環境,過輕的成因未必相 同。

其實,不論太胖或太瘦,師長介入前務必了解,重點不在於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當事人對於身體形象的理想面與實際面,存在怎樣的認知落差?孩子對於體重的看法是否扭曲?以及管理體重的方法是否偏頗?

體重跟身高一樣,有其先天的分布曲線,也會隨著年齡變動,師長該留意的是疾病引起的暴瘦過瘦,而非只看BMI數據,硬要將斑馬養成河馬,徒增學生困擾。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厭倦灑狗血 軍教片新耳目【聯合報  2010.07.19】

軍教片收視開紅盤,老題材重新受到歡迎,不僅滿足觀眾的多元品味與懷舊需求,也代表 這類寓教於樂的軍事片有其市場。

流行的電視劇,不外灑狗血的八點檔,與甜得膩人的周末偶像劇,這類片子固然有其收視班底,卻也有不少人對其誇張的演法、狹隘的取材感到厭煩。

軍教片的出現,將觀眾帶離爭執謾罵的客廳、情話綿綿的花前月下,到大太陽底下出操出勤務,可說一新耳目。

軍教題材吸引人之處,正是當今流行的「宅文化」、「花美男現象」所欠缺的。同袍情誼、集體生活是軍教片的描寫重點,更強調體能、紀律與品格,而這些都不是 時下流行的戲劇走向可以提供的。

對於筆者這樣的中年男子來說,當兵的日子有說不完的趣事,軍教片正能喚起過往回憶,重溫年輕歲月,也能對妻兒提提當年勇。

軍教片對於提升國軍形象頗有助益,遠比軍方的樣板宣傳有效,軍方應善加利用戲劇管道。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躺上手術檯 醫師也緊張【聯合報 2010.07.01】
我自己是醫師,雖非外科,實習時待過開刀房,也算熟悉手術流程,可是當自己躺在手術檯上,要全身麻醉之際,內心還是忐忑不安。 醫學院剛畢業不久,走路不慎,把腳板踩進路邊工字磚縫隙,扭斷了腳盤骨。或許就因知曉開刀細節,反而引發更多焦慮。須不須安置導尿管?我可是守身如玉,沒有類似經驗,如果年輕護士要我當眾脫褲露鳥就糗大了。麻醉醫師看起來沒幾歲,會不會經驗不足,插管時把我弄得口腔破皮滲血?緊張得雙拳緊握,微微顫抖,麻醉前唱名確認身分時,我愣了半晌才回應。 「放鬆點,要幫你打針。」護士說,還好不是在自己醫院開刀,否則英名全毀。那是我在手術室聽到的最後一句話,再恢復意識的時候,人已躺在病房裡,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我完全沒有記憶。 全身麻醉的感覺很特別,無感無夢,比熟睡還要深沉,好像時間跳接麻醉前後,中間那一段不曾存在,或許這是我的腦子運轉幾十年來首次得到真正歇息。 手術結束,慶幸自己活了過來,可以好好睡覺,想不到半夜麻藥一退,手術部位開始痠軟鑽刺,有如刮骨刻肉,比牙痛還難受。 半夢半醒間,彷彿看到醫師拿著大斧頭朝我的腳猛力一劈,我驚嚇大喊:「我不要開刀!」睜眼一看,只見妻在旁訕笑著。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自殺 管制木炭笨卻有效【聯合報 2010.06.18】

曾救回意圖自殺民眾的女警,卻傳出藉燒炭自殺走上絕路,木炭的管制問題值得正視。

管制木炭看起來愚笨又不可行,但學術研究證實有效。最近《英國精神醫學期刊》刊載的香港經驗顯示,僅僅將賣場裡開放式陳列的木炭,移到上鎖的櫥櫃,購買時 須由店員拿取,就能降低燒炭自殺人數。台灣目前採用的「加註警語」效果有限,香港的研究值得參考。

自殺行為從出現意念到實際執行,經常要靠「一時衝動」促成,而管制自殺手段,用意就在於拖延自殺工具的取得,讓當事人的自殺衝動能有時間得到緩和。很多人 以為企圖自殺者通常心意已決,其實不然,從自殺未遂的研究發現,許多自殺失敗者事後情緒立即舒緩,不想再自殺。

舊金山金門大橋是跳水自殺的「聖地」,當地政府不惜景觀與環保代價,已決定在周圍加裝護網。木炭是日常用品,管制勢必造成不便,但自殺問題日益嚴重,值得 民眾與政府慎重考慮。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品健康捐 好政策共識難【聯合報 2010.06.01】

國健局考慮徵收酒品健康捐,這類做法符合酒害防治的國際潮流,對於減少酒精相關病症 與問題有所助益,但要形諸政策並不容易。

酒精是醫界最頭痛的致病因子,酗酒不僅引發精神與行為異常,更對肝臟、胰臟、血液、與骨骼造成不良影響。酒癮患者是急診室常客,從車禍、打架受傷、干擾他 人,到腹痛、吐血、路倒,不僅毀了自己,更連累整個家庭。

醫界的想法是藉由提高酒品價格,抑制消費傾向,以減少酒精攝取與衍生的病症。芬蘭是一個反面教材。芬蘭在二○○四年降低酒品稅捐,導致價格下跌三成,結果 一、兩年內,該國的酒精零售數量、酒精性疾病導致的住院、酒後車禍的比率分別提高了一成。

酒品健康捐的想法來自反菸運動的啟發,也有人鼓吹用於垃圾食物,但知易行難,真能被政府採納的例子很少。澳洲醫界呼籲政府改依酒精含量提高課稅,聲勢浩 大,也做出成本效益報告,但上個月才被當局拒絕,原因就在於酒商的阻力太大。

酒精不像香菸那樣對健康有百害無一利,而大部分喝酒的人也都能節制,加酒稅等於懲罰一般消費者,民眾未必支持。酒品健康捐是一個美好的公衛政策,但不易取 得社會共識。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跳震撼/自殺防治 須精神科醫師主導【聯合報 2010.05.28】 

富士康找大陸清大的心理系副主任入廠調查自殺事件,如果這就是廠方的心理衛生介入策 略,這還不夠,應盡快聘請具備自殺防治經驗的精神科醫師協助。

自殺防治應以醫療模式介入,團隊必須由精神科醫師主導,才能針對自殺因子作出周延的處置。自殺行為經常與精神疾病有關,當事人需要正確的診斷與藥物協助, 再輔以諮商協談以及社會的支持方可奏效。

有人歸咎於廠方的管理模式,有人認為出現了自殺的群聚效應,無論如何,此時此刻心理衝擊最大的,不是原本調適良好的勞工,而是那些老早有失眠、焦慮、憂 鬱、藥酒癮或曾自殺未遂者,而這些狀況都需要完整的精神醫療介入。

以筆者所知,大陸精神醫療資源不豐,自殺防治經驗較少,幾年前才在北京成立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台灣相對來說經驗較多,建議富士康,可循兩岸醫療合作模 式,請台灣的自殺防治專家入廠做流行病學調查,並協助建立完整的防治團隊。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士康十連跳/強化社交網 搶救螺絲釘【聯合報  2010.05.23】

富士康「十連跳」的當事人幾乎都是廿出頭、剛到富士康幾個月的年輕勞工,孤身陷入一 個冰冷龐大的機械工廠,生活被化約成「上班、下班、睡覺」的循環,社交互動與人際網絡極度貧乏,而自殺潮的出現,正應驗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在《自殺論》裡 對自殺成因的探討。每個人都應是社會大網的一個小繩結,相互連繫扶持,而不只是生產線上孤伶伶的小螺絲釘,富士康應增進員工在勞動外的社交網絡,讓整個工 廠變成一個人性團體,而不只是生產大軍。

如果十連跳發生在台灣,社會輿論、勞工團體、主管機關會有何強烈反應?大陸勞工是我們同胞,富士康在國際媒體裡更掛上台灣之名,管理階層不能以低標勞動條 件自滿,應用新時代文明規格善待勞工。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來模擬考 ECFA、健保【聯合報 2010.05.20】

分數 90/75/70  評等 優/尚可

筆者依個人專業權充「生物」老師,為「馬同學」的醫療保健、食品衛生政績打分數。「毒奶粉」舉棋不定,平白折損官員;「美國牛」進退失據,給人操弄空間; 「新流感」嚴陣以待,勉強可以過關;「健保費」擇善固執,值得大功一支。平均分數給70分。

未來兩年的模擬考題:民眾關切食品安全的程度不下於政治議題,簽署ECFA以後大陸輸台產品增加,衛生把關務必嚴謹。健保不能倒,而且要更好,二代健保一 定要排除萬難在未來兩年上路。台灣人口老化嚴重,長照保險也應一併建制,實現競選承諾。

總評:漸入佳境,後勢看漲。勉勵:不以低標的連任為滿足,更要追求高標歷史定位。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申請巴氏量表/納入長照 鑑定服務到家【聯合報 2010.05.17】 

有民眾抱怨,癱瘓老人申請巴氏量表竟要勞師動眾抬到醫院,何以不能在宅鑑定?癥結在 於:假診斷真獲利的風波不斷,醫師擔心到府鑑定有瓜田李下之嫌;而需要開巴氏量表者有誰行動自如?如果都要醫療人員服務到家,恐會影響其他業務。

外傭診斷書的申請既要便民又要防弊,開立流程與標準這幾年來一再調整,但問題依舊不少,民眾經常遇到的狀況是,原就診醫院不能開(不是指定醫院),能開的 醫院又不敢開(沒有就診紀錄,怕裝病),等於兩頭落空,求助無門。

筆者從事老年醫療十年,淺見以為釜底抽薪、且能與未來長照保險接軌的作法,唯有將外傭申請納入長照體系,由長照中心統籌,成為整體照護需求評估的一環。需 外傭的家屬統一向各縣市長照窗口申請,由長照中心派員到案家評估並做判定,醫院只負責補充意見。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心!魔鬼交易 醫德可拋【聯合報 2010.04.14】

高醫許姓醫師涉嫌摘除健康人的器官、將檢體掉包,詐領保險金,醫院連帶遭健保局處以 巨額罰款。先前已有三位地區醫院醫師因涉及同一系列的詐騙案遭撤銷醫師證書,如今連醫學中心都淪陷,這恐怕是台灣醫療史上最不堪的醜聞之一。

此事件最讓人痛心的實為醫療倫理的斲喪。判刑、罰款或可彰顯法律正義、殺雞儆猴,但醫界形象的隳敗卻是難以挽回的代價。近年來醫師光環江河日下,如今發生 如此傷害醫德的事件,白袍上的汙點恐怕越來越難以洗清了。

「准許我進入醫業時,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莊嚴的醫師誓詞彰顯醫業的淑世利他傳統,想不到醫療庸俗化的步伐如此之快,讓人心驚,為了個 人利益竟可以將醫療倫理拋諸腦後,與魔鬼交易。

醫界切莫以個案看待此一事件。醫療的理想色彩逐漸黯淡幾乎是普遍的現象,甚至已內化到醫師的價值系統。前一陣子醫學生「想自省反被譙」,標舉理想者被譏為 「可能吃了迷幻藥」,醫界對於光環的褪色瀰漫著無力、犬儒的傾向。

衛生署長出面痛批,健保局也祭出重罰,這對於心存僥倖、有意鋌而走險的醫療人員多少是當頭棒喝。這類勾結舞弊的流言在醫界時有所聞,醫師開立診斷書的時候 常有掮客介入,如果不能把持自己,容易淪為不法集團利誘的對象。

但健保局對於醫院處以高達上億的罰款,與其申報的廿幾萬健保費相較實在不成比例,難免啟人疑竇,似乎健保局是為了洗刷把關不利的形象,藉題發揮。在醫院上 班的醫師都知道,院方管理多以行政層面為限,對於醫師的實質醫療內容不會、也沒有時間介入,健保局將此事件歸咎於醫院督導失當恐過於嚴苛。

健保局祭出重罰以後,某些醫院為避免類似損失,未來可能要所有醫師簽下切結書以釐清責任歸屬。果真如此,醫師與醫院的信任關係將嚴重受損,這對於亟須團隊 合作的醫療行業來說相當不利。

此事件凸顯醫院必須重新檢討醫師的自主空間與外控機制。醫師脫離住院醫師階段以後,大多不愛、也不會被人監督,這是對主治醫師行使職務的尊重。但事實證 明,任何不受監督的人都可能墮落而不自知,醫院必須研擬防腐措施。

一葉知秋,醫界必須深切自省了。台灣醫界有光榮的傳統,多少前輩奉獻給斯土斯民,包括高醫的創始人杜聰明博士,他們的魂魄正在天上俯視著我們!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歐巴馬! 捍衛馬英九的ECFA【聯合報  2010.03.25】

美國健保改革法案通過,歐巴馬在立法過程中展現國家領導人的毅力、魄力與理想性格, 足為目前民調低迷的馬總統師法。

歐巴馬擎起改革旗幟,勇於承擔,讓人們以「歐巴馬的健保改革」稱之,就因為有此擔當,如今才能享受勝利的成果。馬總統就任以來,一方面為了恪守分際,退居 各項改革的二線,另一方面卻又獨攬黨政大權,成為眾矢之的,其結果就是功歸別人、過失自負。健保費調漲就是一例,衛生署長楊志良博得喝采,卻無人了解馬總 統的折衝過程。

馬總統必須找到展現施政魄力的舞台,從揭櫫理念、宣揚政策,到說服民眾,能像歐巴馬一樣與該項改革綁在一起,承擔所有成敗責任,才有機會扭轉輿論的刻板印 象。

就總統職權來說,台灣與美國不同,如今最適合馬總統揮灑的議題當屬ECFA。馬總統應親自出馬,向輿論說明這項攸關台灣長遠經貿發展的協議,並嘗試說服反 對意見。讓「馬英九的ECFA」這樣的說法浮現,代表馬總統願意承擔所有功過,展現領導魄力。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績法爭議/全方位考評 防齊頭濫權【聯合報  2010.03.21】

考績法修正草案遭公務體系反彈,衡諸反對理由,大都起因於對新制的誤解,考試院應詳加說明釋疑,切莫在改革的路上退卻。

改革方案被窄化為「百分之三丙等」,於是有齊頭式平等、惡化主管濫權之慮。外界忽略了另有百分之五優等的規定,整體來看這是管理學上所謂強制比例制,員工 表現最好與最差的分居兩端,大部分表現達平均值,符合統計學的常態分布。此制度不僅可增加相互競爭的動力,也能改善目前打考績虛與委蛇的現象。

外界質疑公平合理的評分機制何在?其實新制將評分簡化為工作績效(而且比例提升)與工作態度兩項,並剔除流於主觀的操行評分,已朝「客觀行為評估」的方向 改進。要進一步化解此類疑慮,應減少考評表格上的「印象分數」項目,增加操作型、數量化的考評,例如在工作態度方面可以計入顧客滿意度。

考績制度不僅能做為公務員表現的獎懲根據,也是提升組織效能的管理工具,而主管除了是打考績等地的人,更是考績管理系統的執行者。透過考評,主管可與員工 雙向溝通,了解員工的訓練需求,甚至看出組織發展的問題。考試院未來應實地稽核公務機關的考績管理系統、考評方式,並列為單位主管的績效。

至於最為人詬病的主管單方由上而下的評分方式,可引進私人企業盛行的三百六十度評分來改善。考績不必由單位主管全權評定,應該同時衡量上級、同僚、下屬與 顧客的全方位意見,以減少個人主觀的偏見。

打考績應該整合於組織願景與年度計畫,在年初就要啟動,由全體員工共同擬定各單位年度績效目標、行為觀察指標,以做為年終考核的依據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抗議/理性訴求 體驗公民教育【聯合報 2010.03.19】

台南女中同學為了抗議學校的穿著規定,集體在升旗典禮「脫褲」爭取自主權。比起日前 中興大學發生的學生亮刀事件,這是更為成熟理性的訴求手段,也是一堂公民教育的實習演練。

學生透過部落格、手機彼此討論串聯,以和平又富有創意的方式表達訴求,則是極為老練的社會運動技巧。由部落格的發言顯示,學生把抗爭的理由陳述清楚,並號 召同學加入,甚至部分師長也響應,最後並獲得學校善意的回應,相信師長與同學都上了寶貴的公民課。

近來陸續傳出學生為了住宿、服裝這類瑣碎的日常議題與學校槓上,凸顯學校的管理不能再墨守窠臼,一味要求學生遵守規定。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濫用網路 倫理教育不足【聯合報  2010.03.07】

疑似流連街頭、不修邊幅的精障女子,遭大學生以架設臉書專頁的方式集體窺伺、嘲諷其生活點滴,凸顯年輕人濫用網路的狀況與相關教育之不足。

網路社群帶有匿名、眾人可即的特性,一群素昧平生的人戴著面具交會在虛擬空間,人性的陰暗面貌不怕赤裸示人,什麼話題都敢談,任何語言不忌諱。這類的網路互動,雖有光鮮亮麗的多媒體包裝,骨子裡就是往昔的公廁門板塗鴉—猥瑣低俗,不負文責。

架網站拍攝女子的動作,表面上像是窺人隱私,其實只是為了分享所見,滿足表現慾,也就是被觀看的原始潛意識。年輕人風行自拍,習慣用網頁寫日記講心事,虛擬的觀看與傾聽者廉價易得,於是各種輕浮、無厘頭的網路愚行層出不窮。

不須曝露身分又能得到回應,躲在家中卻有眾人聚會的集體感,這是虛擬社群迷人之處,卻也是沉淪的誘惑。架設網站觀人日常瑣碎,等於幾百個人共處虛擬空間,在人背後評頭論足,可謂「群居終日,言不及義」,並非網路正面用途。

學校有意以記過懲處學生,其實可藉此事件當作網路倫理教育的開端,教導學生網路世界的本質與行為分寸。

此外,學生或許因為對於街友、精神病患等弱勢族群的處境太過陌生,才會出現此等欠缺同理心的行為,學校可安排同學參與相關志工團體,實地體會他人的苦難,應能提升學生社會意識。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手牽小手 我選不同路【聯合報 2010.03.02】

唸大學上研究所,畢業已年近30。與大學女友分手,進入清一色男生的科技公司,相親聯誼網路交友,尋覓幾年繞了一大圈,最後娶了小學同學。

不孕3年,花25萬上保證班,只生一胎還要男生,壓力大到失眠,做愛比上班還累。小男嬰可愛至極,但雙薪爸媽有房貸車貸,還有自我實現的夢想,工作不可能放棄,只好請鄉下外婆照顧。幾年後帶回家入學那晚,男孩不停哭著找外婆,怎麼安撫都無效。

開車送他上學,捨不得讓他動動小腳走一段路,看他下車進入校園才放心,交通打結也不管。上安親、才藝班,學費高過自己當年唸大學,為了不輸在起跑點和贏過 親友鄰居,花錢不手軟。下班疲累不堪,還得戴起老花眼鏡陪他做算術、養小昆蟲。周末帶他看科學展、逛反斗城,大手牽緊小手才不會擠丟。

最近老師說,男孩在課堂上坐不住,愛捉弄同學,最好去看兒童心智科,爸媽聽了一驚,趕緊拜託醫學中心的老同學說情才掛到號。問診、測驗、諮詢,折騰幾個禮拜,結果一切正常。

這是同事的甘苦,我慶幸自己選了迥異的路。我一結婚就跟太太說好不生小孩,十幾年來下班以後時間都是自己的,周末常去聽音樂會、看畫展,每年出國旅遊兩三次。「老了怎麼辦?」同事問。養兒防老觀念過時,「存款比小孩更可靠!」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測放榜/非明星 不學醫 發展更多元【聯合報  2010.02.25】

今年的學測成績放榜以後,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一是部分明星高中滿級分人數減退,反而是中南部和東部幾所社區高中破了校史紀錄,出現滿級分考生;二是有不少滿級分考生不願隨俗地選讀傳統上最熱門的醫學系。

社區高中畢業生攀上學測高峰,代表學校的教學品質已臻一定水準,同樣可以培養出第一志願的學生,可以給不少仍有明星高中迷思的家長與同學帶來啟示。事實上 從這幾年的國中基測也看得出來,社區高中的排名逐年與明星高中拉近,越來越多成績優異的國中生不再負笈離鄉,寧願就近選讀社區高中,而這些同學升上社區高 中以後,同樣可以維持國中時代的好成績。

高中職社區化是十二年國教的預備手段,也是中學教育正常化的必經過程。明星高中的產生有其歷史背景,許多家長也支持其繼續存在,但中學教育目的除了升學掄 才以外,更有做為通識與國民教育的意涵。但如今升學壓力提早在國中時代來臨,許多國中生為了擠進明星高中窄門,全力準備基測,連寒假甚至過年都不休息,教 學實難以正常化。

日前媒體報導,台灣學生的英檢成績,在小學時代領先亞洲,但到了中學卻大幅落後,箇中原因與升學考試主導教學不無關係。

為了就讀明星高中,不少孩子年紀輕輕就要在外賃居寄宿,缺乏完整家庭生活,對於身心發展未必有利。此外,明星高中聚集了成績優異的國中畢業生,容易激化競 爭,不見得適合所有青少年。反而是選讀社區高中的同學,可以留在熟悉的環境,保住原有的人際網絡,在相對穩定舒緩的氣氛裡成長,培養完整的人格與志向。

這次學測考了滿級分,不願選讀當紅的醫學系、電機系,而以自己的興趣為依歸,想要就讀大氣科學的台東高中郭同學,就是絕佳的範例。媒體報導,他國中基測時 就是台東榜首,北上就讀明星高中並無問題,但他寧願留在家鄉。台東多颱風,大地經常受創,國中時他就對此現象感到好奇,升上高中以後更著迷於台大大氣系教 授吳俊傑主持的「追風計畫」,因而立志向他學習。很巧的,郭同學最崇拜的吳教授也是在台東長大的,小時候也在台東海邊「扇冬風」,苦思颱風的成因。這是多 麼美好的傳承!

至於有不少滿級分考生不選醫學系,一方面代表醫療行業金飯碗的褪色,尤其健保財務日益困難,醫師收入不再吃香,加上醫界醜聞頻傳,醫師的形象光環消失,恐怕都是頂尖學生不願念醫學院的理由;但另一方面,其實也是高中同學性向發展、生涯規劃更加多元化的表徵。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工生殖 考慮納入健保【聯合報 2010.02.23】

為提振台灣的生育率,政府考慮補助不孕夫妻的人工生殖費用,初期傾向以低收家庭為對象。此作法立意良善,但相關技術問題與政策意涵值得釐清。

人工生殖費用不低,對於一般薪水家庭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況且越來越多的不孕症夫妻屬於晚婚、晚生育的雙薪階層,這些族群若能一併涵蓋,政策的效果會更加顯著。

這項政策雖以提高生育率為目的,但施行時應顧慮不孕者的感受。生殖是人的健康權之一,傳宗接代對許多人來說也是人生的要務,但不孕者辛苦求子絕非為了種族延續、社會存亡,這是政策宣傳時應該注意的。

事實上不孕不僅造成當事人生理的負擔,更形成龐大的心理社會壓力。自我的質疑、配偶的要求、親人的期待、甚至性生活扭曲變質,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狀況。

國外越來越多人呼籲,應將不孕視為一般疾病,將人工生殖納入醫療保險。以台灣人口老化問題之嚴重,長遠之計,應思考健保給付人工生殖,或部分補助的可行性。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當志工 身心更健康【聯合報  2010.02.10】

我先生在精神療養院工作,去年10天年假,他得值兩天班;他不願孤零零在醫院過春節,要我過去做伴,順便在病房當志工,陪陪不能回家過年的病患。

我是普通的上班族,難得年假可以休息幾天,以往我習慣當個「沙發馬鈴薯」,吃零食、看電視、睡大頭覺,度過大半個春節假期。初二回娘家找到老牌友,一家人 徹夜廝殺,打得天昏地暗,延期返家,結果上了國道一路塞車憋尿,背痠又腿麻。收假上班的早上,身體疲累,衣褲腰圍緊繃,心情好像綁了鉛塊,後悔年假過得如 此不健康。

去年很不一樣,雖然只有兩天時間,當志工沒空吃吃喝喝,跑上跑下消耗熱量,非但體重未增加,體力也變好了。更重要的,看見精神病患如此孤單,生活這麼貧乏,連過年都不能回家團圓,我慶幸自己的平凡幸福。

原本心中還忐忑不安,不曉得他們是否有攻擊性,進病房後印象全然改觀。有些退縮的病友整天躺床不理人,也有幾位坐在角落喃喃自語,但大部分的病友親切地招呼我,那純摯的笑容在精神病院牆外很難看見呢。

今年過年先生不用值班,但我主動提議,要再回去當志工,先生眼睛一亮,嘖嘖稱奇。我跟他說,過年當志工不僅可以省掉種種「春節症候群」,更可以領略助人最樂的滋味,過個身心都健康的春節。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恭喜恭喜 老歌的神奇魔力【聯合報 2010.02.06】

新年恭喜歌年年重複有人嫌膩,站在愛樂者的角度來看,的確如此;但對一般人來說,一首經年累月播放的應景歌曲正好可以喚起記憶,讓人在年味日淡的現代社會裡重溫過往的溫馨。

「恭喜恭喜」的旋律歌詞同樣傳進每個人的耳裡,感受未必一致,因為這首歌早跟許多人的童年記憶牽扯不清了。

小孩子最在意過年,幼年時關於春節的種種印象,具體細節或許一時難以想起,但只要聽到這首數十年不變的新年歌曲,往昔點點滴滴瞬間湧上心頭。

或許有人會想起匱乏年代,穿新衣戴新帽領紅包的喜悅,更珍惜今日的富足;或許有人內心敏感的角落被觸動,可能是親人的過世、家庭的變故,曾經全家無法團 園;種種失傳的習俗、食物、應景的儀式也能在腦海裡回味。只要「恭喜恭喜」傳來,這些五味雜陳的感懷馬上充塞腦海,這是新歌辦不到的。

對於過年期間還要值班工作、負笈在外、或者失智記性不佳的人來說,一首耳熟能詳的應景老歌,是現在的自己與過往的橋梁,種種現實裡有形無形的時空阻隔,都可以在樂聲喚起的回憶裡被穿越,這是老歌才有的神奇魔力,怎會「折磨耳朵?」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山尋仙 名醫情結…【聯合報  2010.02.01】

報載醫學中心有民眾漏夜排隊,搶掛名醫門診。病患求醫行為不是從進入診間才開始,排隊苦候的動作帶有朝山、找高人的意涵,具備心理療效。

果真病重,如何忍受排隊之苦?隊伍之中恐怕不乏術後追蹤、回診拿藥的穩定病患。這些工作多數醫生都能勝任,但對病患來說,辛苦等候以後得見名醫本尊,親炙 華佗風範,不僅治療信心穩固,更增添自我價值感。儀式性的求醫行為,可類比入山尋仙,歷經險阻換來的不啻靈丹妙藥,值回票價。

但此現象也反映出,醫療雖進步,民眾的求醫型態仍不脫口耳相傳的素樸模式。醫術好不好如何判斷?醫療專業艱深難懂,醫師一長串的學經歷讓人眼花撩亂,於是看病找醫生與其他消費行為一樣,找有人排隊的地方就對了。

加診、轉診、強化網路掛號如無法削減排隊人潮,不如視為常態,在改善等候環境方面著力。名醫情結可能代表民眾對醫療的陌生,這是衛生單位應正視的。看病畢竟不是點光明燈,找大醫院名醫不代表一切妥當,無需過問醫療處置,病患還是應清楚自己的病情。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