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字老人…還好有地下電台【聯合報  2010.01.13】

地下電台在南部遍地開花,打造多少空中公園,成了眾多老人家相濡以沫的無形所在,極具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

提到地下電台,往往給人賣藥、論政的刻版印象,其實這些只是表象媒介,底層的情感交融、相互取暖,才是地下電台生生不息、禁不勝禁的活力來源。

第四台節目偏重中產年輕階層,電視頻道上百,有多少是針對不識字、工農出身的老人家?更不用說有如天書的平面媒體了。地下電台用語俚俗,契合聽眾吸收能力,彌補了商業取向、政經壟斷的媒體市場之不足,有如生存夾縫的夜市、地攤這類庶民活動。

社會變遷,城鄉落差,南部、鄉村、未受教育的老人家成了進步過程被犧牲的一代。都市計畫不良,社區界線模糊,同儕團體裂解,多少老人家找不到聊天的對象?不會上網,沒有手機,唯有地下電台扮演空中媒介,搭起人際互動的橋梁。

這社會虧欠低社經階層的老人家太多,地下電台的興起,少數固然帶有商業政治的動機,但能夠獲得素樸的老人族群擁戴,絕不能單以低俗、民粹的角度來解釋,更不能光靠法律手段來處理。筆者建議,政府與公益團體也可以搭建社區電台,加入空中行列,豐富老人家的日常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