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網路 倫理教育不足【聯合報  2010.03.07】

疑似流連街頭、不修邊幅的精障女子,遭大學生以架設臉書專頁的方式集體窺伺、嘲諷其生活點滴,凸顯年輕人濫用網路的狀況與相關教育之不足。

網路社群帶有匿名、眾人可即的特性,一群素昧平生的人戴著面具交會在虛擬空間,人性的陰暗面貌不怕赤裸示人,什麼話題都敢談,任何語言不忌諱。這類的網路互動,雖有光鮮亮麗的多媒體包裝,骨子裡就是往昔的公廁門板塗鴉—猥瑣低俗,不負文責。

架網站拍攝女子的動作,表面上像是窺人隱私,其實只是為了分享所見,滿足表現慾,也就是被觀看的原始潛意識。年輕人風行自拍,習慣用網頁寫日記講心事,虛擬的觀看與傾聽者廉價易得,於是各種輕浮、無厘頭的網路愚行層出不窮。

不須曝露身分又能得到回應,躲在家中卻有眾人聚會的集體感,這是虛擬社群迷人之處,卻也是沉淪的誘惑。架設網站觀人日常瑣碎,等於幾百個人共處虛擬空間,在人背後評頭論足,可謂「群居終日,言不及義」,並非網路正面用途。

學校有意以記過懲處學生,其實可藉此事件當作網路倫理教育的開端,教導學生網路世界的本質與行為分寸。

此外,學生或許因為對於街友、精神病患等弱勢族群的處境太過陌生,才會出現此等欠缺同理心的行為,學校可安排同學參與相關志工團體,實地體會他人的苦難,應能提升學生社會意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