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牛爭議/輕率保證 人民不再信任【聯合報 2012.03.04】 

美牛所吃的飼料,含萊克多巴胺的濃度約十ppm,而聯合國與台灣的肉品殘留上限草案,都訂為十ppb,兩者相差一千倍。

一千倍是科學數據,安全係數夠不夠大,牽涉消費者的主觀判斷,不能單從科學來衡量。

心理學上,過度的擔心會變成焦慮,而焦慮的頂點就是恐慌;很不幸的,這正是目前萊克多巴胺爭議所走的趨勢。

何以致之?一來政府低估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再者未能有效整合資訊、凝聚共識,反而助長了兩極對立、無限上綱。

重視保健,是社會富裕以後,人們希望掌握身體自主權的象徵,而對於食物的揀選與過濾,更帶有「守住門戶」的潛意識意涵。但多數人的醫療常識有限,無法辨別保健訊息真偽,於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寧可信其有」,只要人家說不好就不要吃。在台灣,許多人連味精都不敢吃,如何接受鬧得滿城風雨的瘦肉精?

在這波萊克多巴胺攻防中,官員與專家的輕率保證,削弱了民眾的信賴感,「無動物中毒案例」、「吃美牛才能打NBA」、「只有二十九國禁用」都是例子。官方說法啟人疑竇以後,反對人士開始「自行蒐證」,卻也犯了類似毛病,像「吃美牛會缺乏離胺酸」、「會像美牛一樣增加攻擊性與自殺傾向」,都是誤讀文獻的發言。

開放與否,政府可以不預設立場,卻不能不負起資訊蒐集、評價與整理的角色。萊克多巴胺原本是飼料添加劑,但民意已用人體用藥的規格來檢視,以農委會為首的處理架構明顯不敷因應,亟須衛生署從醫學角度拔刀相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