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書的動力【國語日報 2015.09.30】

從小到大念書,每一個科目都有考試,每一張考卷都有分數,每一個分數也都會引來喜悅或嘆息,而成為督促自己用功的動力。

也有人念書是為了不讓爸媽失望,小學補習,中學考資優班,大學拼第一志願,都照著大人設定的步驟前進,考得好成為家族之光,考不好逢年過節躲在家裡,不敢拜訪親友。

更有人拿高分是為了打敗同學,滿足優越感,這樣的人容易把考場當戰場,考前壓力極大,考後忐忑注意同學分數,甚至暗自希望別人考差,免得贏過自己。

分數、輸贏、他人目光,確實能構成讀書的動力,然而一旦這些外部誘因消失,就會覺得書本乏味,什麼也不想念。有教育團體認定大學生學力低落,連署呼籲大學學測加考高三課程,便是想藉由外部誘因來提振讀書動力。

真正持久又強大的讀書動力必須來自內心。牛頓就讀劍橋大學時,學校因瘟疫而關閉,但他探索宇宙奧秘的好奇心絲毫未減,返鄉後靠著自修想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英國經濟學家皮古走過貧民區,對窮人的困苦生活感到同情,而決心攻讀經濟學,後來創立了福利經濟學;杜甫為了寫出好詩,「讀書破萬卷」,而非只讀科舉考試科目。

讀書是一生的事,考試與分數在離開學校後就不管用,找到別人拿不走的讀書動力,才能永遠享受讀書的樂趣與收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動力 分數 讀書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