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詩〈鄉愁〉這麼寫著,「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人讀了嚮往回到祖國懷抱;民歌〈美麗島〉這麼唱著,「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也有人聽了落淚擁抱腳下土地。

感動不同,立場便有差異,兩岸議題爭辯半天,還是無法說服彼此,道理就在此。有了這層體悟,同理心會多一些,更能包容不同看法,促進溝通。

兩岸議題攸關台灣前途,大人小孩都該關心。為球員加油,有人喊中華隊,也有人喊台灣隊,到底是不是同一隊?稱呼對岸,有人講中國,有人講大陸,還有人講內地,各自代表怎樣的國家認同?

你的國家叫什麼名字、領土多大、有多少人民,拿這樣的問題去問日本、美國的小朋友,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但在台灣,卻可能引來猶疑與困惑的表情。唯其如此,台灣人更應從小學習從歷史、文化與政治種種角度,宏觀看待兩岸議題。

兩岸議題在不同時空背景下,也須用不同角度觀看。幾十年前國語課本充斥著「萬惡共匪」、「解救大陸同胞」之類的字眼,如今兩岸民間交流頻繁,領導人也已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共存逐漸取代對抗。

然而切莫忘記,對岸還有千百顆導彈瞄準台灣,和平尚未真正降臨。不管怎麼看兩岸,都必須把台灣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