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學童吃不完營養午餐都倒掉了,被批評是不知惜福,其實可採行「老少共餐」,處理此一問題。

由學校調查附近社區銀髮族,特別是獨居老人家,或者學童家裡阿公阿嬤的意願,再邀請他們中午到校加入營養午餐行列,跟孫子們一起吃飯。

台北市學校廚餘大都剩下青菜,而採行「老少共餐」以後,老人家習慣少油少鹽、偏好青菜,剛好跟愛吃雞腿、排骨的年輕人互補,一起把菜餚吃完。

絕大多數老人家,即使三代同堂,因為白天年輕人都去上學上班,中午也只能獨自吃飯,而「老少共餐」正可解決老人家的午餐問題。學童與老人家有了感情,或許也能在學校成立老年日間中心,從「老少共餐」進展到「老少共學」。

少子化以後許多學校招不滿學生,閒置下來的軟硬體可以轉型,改做高齡服務。銀髮族在學校裡也可擔任志工,協助教學、清潔或交通導護工作,讓退休生活過得更加充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