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失業,母親罹癌住院,三個飢腸轆轆的孩子,由社工師帶到麵攤用餐,卻只合點一碗陽春麵,還只吃半碗就停下筷子,理由竟是:「爸媽還沒吃飯,要省一點,包回去給他們吃!」

這是十年前發生在台中的真實故事,最近記者追蹤發現,幾個孩子都已長大,雖然家境依舊清寒,住在叔叔的簡陋房子裡,但手足情深,各個努力上進,希望將來能夠買房購車,擁有自己溫暖的家。

在貧苦家庭成長的小孩,物質享受不多,沒有機會被溺愛,通常比較懂得體貼爸媽的辛勞,克制自己的需求。別人放學後補習請家教,窮人家的孩子只能自修,可以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此外,有的清寒學生必須幫忙家計,從小知道賺錢不易,更能珍惜物力。

然而眼見同學爸媽開著豪華轎車來接人,自己卻必須坐上破舊摩托車,心裡難免不是滋味,或許有人因此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怨懟父母,這樣的情緒反應實無必要。英雄不怕出生低,貧窮非但不可恥,更是磨練心志的大好機會,長大後更能面對橫逆,吃苦當成吃補。

為什麼有人富可敵國,有人貧無立錐之地?許多人因為在艱困的環境中成長,而立志奉獻自己,打造均富社會。兒時嚐過貧窮的滋味,功成名就以後回顧過往,更懂得體恤與幫助弱勢族群,希望世間不再有連一碗麵都吃不起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