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護肝鬥士(104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今年的醫療奉獻獎團體類,頒給由許金川與楊培銘等醫師帶領的肝病防治基金會,以表彰他們為拯救台灣肝炎與肝癌患者所做的貢獻。

台灣的B型肝炎帶原率約為七分之一,高居世界第一,在幾十年前,這些人有一部分會進展成慢性肝炎患者,並在中年時因併發肝硬化與肝癌而死亡。台灣有非常多沒了爸爸的孩子,就是因為肝病奪走了他們摯愛的親人。

然而這樣的狀況,從一九八四年起,因為B肝疫苗開始在台灣新生兒身上施打,而逐漸改觀。這疫苗如何發明?最大功臣是美國醫師布倫伯格,他在一九六四年發現B肝病毒,並無私地將疫苗製作方法送給藥廠,加速了疫苗的上市進程。

台灣於一九八0年代初期,在宋瑞樓與羅光瑞,以及美籍的畢思理等醫師努力下,開始進行B肝疫苗臨床試驗,當時有人以「洋人找中國人當白老鼠」為由反對,但幾位醫師不改其志,繼續倡導,終於讓所有台灣幼兒能夠接種B肝疫苗,年輕一代從此遠離B肝的威脅。

近二十年來,因為抗病毒藥物的發明,BC型肝炎已能藉由吃藥得到穩定控制,而這都必須歸功於包括肝病防治基金會在內的眾多護肝鬥士的努力。布倫伯格說,「我為了拯救生命而學醫,因為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此等救人濟世的偉大情操,值得後輩景仰與效法。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01篇文章。

B型肝炎的研究與防治,是台灣醫療史上最感人也是最輝煌的一頁,因為這個疾病曾經奪走了無數台灣人的生命與其家人的幸福,但在眾多護肝鬥士的努力之下,台灣逐漸遠離B型肝炎的威脅,等於向病魔打了勝仗。

二十多年前在台大醫學系,我曾上過宋瑞樓的課,那時他已經年紀很大,瘦弱身軀有些佝僂,但依然臉上掛著招牌的大嘴笑靨,在一大面密密麻麻寫滿檢驗數據的白板上,殷殷教導我們如何從肝功能判別病患的肝病病情。

或許,許金川等人,就是傳承了這樣的救人濟世的偉大傳統,因而決定獻身肝病防治。許金川比起其他護肝鬥士,特別在於他的行政與宣傳能力相當強大,可以號召非醫療人士與資源,投入肝病防治,而且他的衛教文章也寫得淺顯、生動,相當有可讀性,讓更多民眾能了解疾病,進而加入護肝行列。

希望這一篇方向文章,能夠至少感動一位小朋友,讓其從小立志學醫,以拯救更多病苦的人為職志。

arrow
arrow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