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同病同酬有助於推展價值醫療
沈政男

健保署擬在7月全面實施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DRGs),或稱「同病同酬」制度,其實早在兩年前就應啟動,但因政黨輪替而被擱置至今。

「同病同酬」意指只要是同一疾病,不管在哪個醫療院所接受診療,醫院所獲健保給付是一樣的,之所以要推行此制,乃因傳統的「論服務量計酬」,容易導致多做檢查、手術或多開藥,但病患未必痊癒得較好的醫院,獲得更多健保給付的現象,造成醫療浪費。

「同病同酬」一詞並不精確,因而在兩年前引來醫界誤解,其實在「診斷關聯群支付」底下,除了疾病種類,也會考慮併發症與共病狀況,也就是依據疾病的複雜與難治程度,給予不同健保給付,絕非有人形容的,「不管食量大小,都給一樣餐費」。「診斷關聯群支付」涵蓋上千種疾病,若再加上併發症與共病,臨床項目達數萬種,這是全球醫界累積數十年經驗所編製的給付分類,可說千錘百鍊,而如果真有特殊複雜個案,無法歸類,也會另案處理。 

「診斷關聯群支付」另一個特點是將醫療成效列為健保給付標準,也就是病患經診療後,必須恢復到一定程度,才符合給付標準,有點像是「醫好才給錢」。此外,同樣將病患醫好,花費比別人少的醫院就會獲得更多盈餘,如此一來將能鼓勵醫療院所發展更符合成本效益的診療與照顧方式,以減少健保支出。 

前幾年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來台演講時,已明確忠告台灣醫界,「診斷關聯群支付」是邁向「以價值為基礎的醫療照護」的重要步驟。「價值醫療」是當前全球醫管盛行的新思維,重點在於強調用最少成本,把病患醫到最好,而越能達成此一要求的醫療院所與人員,將獲得越多回饋。「價值醫療」認為傳統以院所與分科為基礎的分工已經過時,未來應以病情為中心,組織跨院跨科團隊,比如成立由各科人員組成的「某某癌症治療中心」,將醫療照護的焦點拉回病情的改善,並有效整合所有醫療人力與資源。 

「醫病又醫人」是醫學的千年傳統,但在分工日細、醫療處置變異越來越大的今天,很多時候,病治好了,病患卻失能了,或者生活品質變得更差,「價值醫療」就是要扭轉此一趨勢,而「診斷關聯群支付」便是其中一項利器。

----------------------------------

兩年前的今天,誰在帶頭反對DRGs?如今政黨輪替了,執政者依然要全面施行,那還要不要繼續反對?

住院DRGs在台灣已經做了十幾年,但只做了部分診斷,現在則是要全面推展,涵蓋那本多達一萬多頁的全球DRGs指南所列的所有疾病狀況。

兩年前因部分醫界人士反對而擱置,這次必須好好化解反對阻力。

我下周會參加一個談價值醫療的研討會,這篇文章等於是我的發言草稿。

三年多前麥可波特來台演講,門票要價台幣兩萬元,但主辦單位發邀請函給我,免費。花兩萬元聽一場演講?我寧願拿去吃到飽二十次。

花邀請函給我是值得的,因為只有我在聽講後寫了文章,用中文闡述價值醫療的理念。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同病同酬 DRGs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