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聯合報 (1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退輕軌 替代案在哪裡【聯合報  2010.01.20】

交通部否決了這些大眾捷運計畫以後,試問,交通建設的遠景何在,有無替代方案?

筆者自助旅行到過歐美許多國家,拎著簡單的行李搭四通八達的火車,到了大城小鎮換坐捷運、巴士或租單車,輕鬆自在。有的城鎮鋪有輕軌,古樸的街道徐行著安靜的列車,旅人在路旁跳上跳下自由轉車,司機乘客輕鬆聊著日常瑣事,一派閒適景象。

回到台灣,單車正夯,每見穿梭車陣有如生存遊戲,或者運車到郊外才能馳騁,總喟嘆不已。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運輸,抑制私人汽機車,將街道留給行人與單車,打造乾淨清爽的居住環境?卻放任私人載具繁衍,窄隘的街頭巷尾充斥著冒煙的鐵殼怪獸。

交通規劃不能只從短期財務的角度切入,應有全島運輸網絡的全盤規劃。大眾運輸啟用初期路線寥寥無幾,多半虧損,等到網絡漸次形成,便利性提升,自有加乘效應。要打破目前大眾運輸賠本的局面,不能怕虧錢裹足不前,反而應該用更便捷的網絡來拯救。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識字老人…還好有地下電台【聯合報  2010.01.13】

地下電台在南部遍地開花,打造多少空中公園,成了眾多老人家相濡以沫的無形所在,極具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

提到地下電台,往往給人賣藥、論政的刻版印象,其實這些只是表象媒介,底層的情感交融、相互取暖,才是地下電台生生不息、禁不勝禁的活力來源。

第四台節目偏重中產年輕階層,電視頻道上百,有多少是針對不識字、工農出身的老人家?更不用說有如天書的平面媒體了。地下電台用語俚俗,契合聽眾吸收能力,彌補了商業取向、政經壟斷的媒體市場之不足,有如生存夾縫的夜市、地攤這類庶民活動。

社會變遷,城鄉落差,南部、鄉村、未受教育的老人家成了進步過程被犧牲的一代。都市計畫不良,社區界線模糊,同儕團體裂解,多少老人家找不到聊天的對象?不會上網,沒有手機,唯有地下電台扮演空中媒介,搭起人際互動的橋梁。

這社會虧欠低社經階層的老人家太多,地下電台的興起,少數固然帶有商業政治的動機,但能夠獲得素樸的老人族群擁戴,絕不能單以低俗、民粹的角度來解釋,更不能光靠法律手段來處理。筆者建議,政府與公益團體也可以搭建社區電台,加入空中行列,豐富老人家的日常生活。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署長 就是疫苗最佳代言人【聯合報  2010.01.08】

就在楊署長感性落淚,復又鞠躬道歉,展現真性情、軟身段之後,疾管局打算找知名女星出面代言,顯得有些走回頭路。筆者呼籲,楊署長就是疫苗最佳代言人。

當家中蹦蹦跳跳的幼兒翻出櫥櫃裡的零食就要往嘴裡塞,看到一旁母親蹙眉抿嘴,小朋友會問:「媽媽,這能吃嗎?」這時母親須要解釋保存期限、營養成分如何, 適不適合入口?信賴的關係是一種氣氛與情緒,單靠語言文字經營不來,互動雙方的表情、語氣、姿態比符號數字透露更多,也更能爭取信賴。

楊署長落淚、鞠躬,展露一絲人文的風範、悲憫的同理心,這是比數字更能打動人心的表達方式。原本位居塔尖的冷峻官員走下台階,蹲在失去摯愛的民眾身旁陪伴他們走過哀傷,對旁觀者具有無比的感召作用。

若名嘴煽動真的妨礙接種,為什麼不親上節目解釋,安撫民心?不良事件頻傳,為什麼不主動前去關心說明?值此疫情未退、疫苗又惹爭議之際,要民眾挽起袖子讓陌生的針劑穿刺上臂,需要具備多大的信賴感?這是神聖的付託。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牛公投 民意做後盾【聯合報  2010.01.06】

美牛修法三讀通過,明顯違背台美議定書,朝野正思考如何面對隨之而來的國際壓力。美牛案若能交付公民投票,政府未來與美方溝通時將更具備正當理由。

南韓的例子可資借鏡。二○○八年南韓政府宣布全面開放美牛進口以後引發政局動盪,數十萬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美國原本也老神在在,不願重新談判,後來南韓官 員在民意強力督促下硬著頭皮前往華盛頓找美方溝通。當美方官員再度表示牛肉安全是科學問題的時候,南韓貿易部長順勢拿出民眾抗爭的照片,指著黑壓壓的人群 說:「這樣的局面能用科學處理嗎?」美方後來只好讓步,限縮出口條件。

針對立院修法擋美牛,日前外交部長楊進添表示,未來與美方溝通的時候,可以訴求「同為民主國家的同理心」,問題是執政黨既有國會多數,馬總統又身兼黨主 席,美國人恐怕難以了解,行政立法部門為何無法整合?美方前官員日前也表示,難以了解何以連執政黨立委也支持修法擋美牛,所以說台灣的政治生態外人未必體 會,單靠修法恐怕不能說服美方。

至於公投的意義舉世皆知,屆時美方當能理解政府的立場。台灣人民雖未用暴力示威的方式反美牛,改以平和的公投更能完整展現民意,其效用不下於南韓民眾的街頭抗議。美牛公投能為政府的窘境解套,應樂觀其成。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苗接種/國光之外 給民眾另一種選擇【聯合報 2009.12.26】

新流感疫苗出現緩打潮,且依疾管局統計,目前為止未達群體免疫成效,為了挽回民眾對於新流感疫苗的信心,將持續宣傳。

筆者以為,這幾個月來,能動用的名人專家、能提出的說法還有什麼沒有使用?即使再重複宣導,說服力有多少?施打政策已經到了必須做實質調整的時候了。

為了緩和民眾的安全疑慮,是否該提供民眾有選擇施打疫苗種類的作法,讓想打國產或進口疫苗的人都能如願。

疫情初期,全球疫苗供應吃緊,只好進口國產雙軌並行,而且不准民眾選擇,避免混亂。如今情勢改變,有外電報導有些國家準備轉賣過剩的疫苗,既然國外疫苗產量已大幅提升,則政府應該提供民眾除國光疫苗外的另一種選擇。

防疫單位再三強調國產疫苗不比國外差,但就是有民眾仍不安心,如今國外疫苗供給既已增加,為什麼不能多買進口疫苗,讓民眾如願施打?這難道不是民眾維護自身健康的權利嗎?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聖戰 敵人…垃圾食物【聯合報 2009.12.23】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擬計畫對「不健康食品」開徵健康捐,各界對其可行性普遍存疑,甚至以為是政府為了增加稅收找財源。其實國外對這類議題關注已久,因為兒童青少年的肥胖問題實在太嚴重了,而垃圾食物又是最常被認定為元兇的。

垃圾食物之中又以含糖飲料最為惡名昭彰,權威的醫學雜誌《新英格蘭期刊》兩個月前才針對含糖飲料的課稅問題做出廣泛報導。其結論認為,含糖飲料課稅有助於降低攝取量,改善肥胖問題,而且增加的稅收可以用在相關的保健計畫。

報導中建議,飲料含糖比率只要超過一定數值(每一百毫升含糖三點三克)就課徵健康稅。這樣的數值有多低?目前市面上的飲料不少含糖量為三、四倍以上。

開徵健康稅看似政府干預,其實在支持者眼中反而是導正市場機能的措施。垃圾食物的供給與消費端資訊不對等,消費者(尤其青少年)未能充分知曉垃圾食物的健 康代價,加上廠商大舉廣告刺激,已造成過度攝取消費。此外垃圾食物衍生的肥胖問題,其醫療代價由全民買單也不公平,課稅可以把外部成本轉移到市場機制裡。

這類提議自然遭到業者反對。紐約近年來支持類似課稅的民意高漲,可樂公司就曾威脅,如果政策成真就要將總部撤出紐約。但類似呼聲在歐美四起,雖然至今為止都還在討論階段,但反菸運動的成功帶給相關人士重大啟示,儼然另一場「健康聖戰」就要開打,敵人就是垃圾食物。

台灣小孩子的肥胖問題頗有步上歐美後塵的趨勢,此類議題的提出值得各界討論。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把病患嚇壞了!【聯合報 2009.12.22】

歲末年終,在門診裡,我習慣與病人回顧一年來的心路歷程,肯定其所做的努力,並展望新目標。「今年過得如何?」我問。「唉,甘苦!還好有醫師幫忙。」一位患有慮病症的歐吉桑感嘆起來。

原本是政黨幹部,選舉操盤悍將,一日在宣傳車上吶喊時突然心悸胸悶,趕往急診室檢查後醫師警告:「你血壓飆高,心電圖像土石流,小心中風!」他頓時一驚,身子癱軟在椅子上。

此 後他辭官隱居在家,絕少出門,怕血壓波動。每日照三餐量血壓不說,數值一高便焦慮起來:「糟了,快不行了!」心慌之下血壓攀升,頭暈臉熱,越吻合他認知的 「中風前兆」,最後只能央求家人帶去看急診。一年來頻繁進出醫院,重複抽血照片子跑心電圖,檢驗單上頭總端坐正常兩字,像一張張訕笑的臉。

一般人不愛看病,嫌醫師衛教囉唆,他不同,來診間必定攜帶筆記本,不僅密密麻麻記錄心跳血壓,也振筆寫下我的叮嚀,像個認真的小學生。「明年有什麼計畫?」我問。「我最近學會打電腦了,明年開始改用EXCEL記錄血壓,才不會遺漏資料!」他得意地說。我不禁蹙眉搖頭。

有的醫師擔心病人漠視醫囑,習慣「恐嚇」病人,殊不知慮病患者可能因此「嚇破膽」,訂出嚴苛的健康計畫,影響日常生活。我開始「反衛教」,拆解歐吉桑的新計畫。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份熱絡依舊 誰還記得電影【聯合報 2009.12.01】

  電影「艋舺」未演先轟動,當地居民與志工擔心劇情凸顯萬華的傳統形象,喪失行銷功能。

藉由藝術產業行銷城市是近來各縣市常見的文化施政手段,筆者不諳電影拍攝,但參加過許多縣市主辦的文學獎,深知困難所在。大部分單位規定題材要跟當地風土 人情有關,結果經常引來浮光掠影、輕輕帶過的文章,因為作者沒有實地造訪的經驗,只為了符合徵文規定,上網瀏覽資料後拼湊而成,給個交代。反而是有些開放 題材的縣市,不綁住創作者手腳,有時真能選到幾篇紮紮實實、書寫當地的好文。

以電影行銷城市,重點在於提升能見度、形成話題,以達到宣傳效果,至於電影傳達給觀眾的印象是好是壞,未必與劇情成正比。電影取材於社區的景致掌故,初看 好像消費當地,一旦打響社區名號,遊客絡繹不絕,只怕人們早把電影內容拋諸腦後。九份就是最好的例子,多年後人潮依舊熱絡,但有幾個遊客還記得電影演什 麼?

文化施政若能將眼光放遠,耐心呵護藝文生機,其長期效益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假使市府干預電影內容,規定要拍攝「正面題材」,只怕屆時樣板戲充斥,嚇跑觀眾,那麼一切都只是空談。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院備詢 不宜輕言下台【聯合報 2009.11.21】

中研院劉翠溶副院長在立院接受質詢遭到砲轟,文弱學者在議場任人不留情面批判。看到她頭髮斑白,不擅詰辯,面對言語攻擊毫無招架之力,終至落淚下台,那一幕真讓人不忍卒睹。

質詢重點之一,是中研院部分單位在同仁電腦裝設上網記錄器,遭人向立委檢舉。無論是為公務安全,或只是為了阻絕同仁瀏覽與業務無關的網站,這樣突兀的資訊 檢查方式,即使在一般基層機構都未必使用,竟在全國最高學術單位出現,實在令人錯愕。中研院有如古之翰林,該有起碼的的信任與敬重吧。

同樣的,民代質詢身兼行政職務的學者,善盡把關監督之責固然無可厚非,只是,學者長居象牙之塔,對於備詢技巧十分生疏,立委質詢時大可不必脣槍舌劍,動用 逼問身段滑溜官員的辯論術。立委的問句如機槍掃射,光是氣勢就足以震懾人心,拙於口舌的學者即使有所準備,畏懼之下只怕舌頭也會打結。

反過來說,劉副院長既已身兼行政職務,且來到立院接受質詢,理應展現公僕身段,事前充分準備,現場虛心接受民代問政監督,即使個人有所委屈,也應努力完成職責,不宜在議場內輕言下台。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遏阻美牛「政」盪 政府應更要有說服力【聯合報  2009.11.06】

美牛問題演變成政治風暴,出乎當局意料之外。

筆者建議,美牛輸台相關英文文件、美方聲明、美國農業部的管制措施應迅速翻譯成中文版本,讓國人充分了解實情,以免治絲益棼。

衛生當局打算阻擋內臟絞肉進口,技術上用美方的品質系統稽核(QSA)來「卡」住,說是目前為止美牛年齡認證未及絞肉,肉商拿不到憑證,自然無法進口。但 網路上可以查到美方《卅月齡以下認證品質稽核流程—南韓與台灣》,此規範已於去年起適用於輸韓牛肉,而依筆者所知,南韓已有輸入絞肉,未來我方難道能獨享 例外?相關流程宜讓國人了解才有說服力。

也有人說為求把關嚴密,屆時甚至可以解凍牛肉來檢查,但議定書明白寫著,除非查到違禁牛肉,否則必須按照標準流程與頻率來檢視,檢查過頭恐有違協議。依此來看,解凍檢查是否能列為常規項目實有疑義。

議定書開宗明義寫著,雙方依照世貿組織的規定來簽,而世貿對於農產品的檢疫有其規定,我方若擅自違背契約,甚至超過,恐怕將演成國際話題。

但是,世貿會員的相關義務為何?不遵守有何後果?國人有知的權利。

單純經貿與食品衛生問題吵得滿城風雨,為今之計,首先應讓國人取得透明完整的資訊,再開誠布公說明政府開放美牛的整體考慮,才能遏阻政治效應的蔓延。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與歐盟 每頭牛都要篩檢  美牛不釋疑 吃得安心?【聯合報  2009.10.25】

政府決定放寬美國牛肉進口引爆爭議。此項決定或有國家貿易與外交關係的通盤考慮,但消費者的安全疑慮不能輕忽。與其口號宣傳「比被雷打到兩次機率還低」,不如提供客觀數據讓民眾了解實際風險,恐怕更有說服力。

美 國每年宰殺三千萬頭牛,爆發狂牛病例的牛隻,六年來只發現三例(其中首例係加拿大進口牛,非本土性),而且未有任何人類健康受影響的案例報告,但病例多寡 與抽檢樣本數是否夠大有關。六年前,美國全年只抽檢兩百多頭,二○○八年已達到九十抽一的程度。但這樣夠了嗎?在日本與歐盟,每一頭牛都要接受篩檢!

目 前的開放,仍只限於「卅月齡」以下牛隻,因為目前歐美實驗顯示,絕大部分的「特定風險物質」,也就是可檢測出病源的部位,只會出現在三歲以上的牛隻,而且 近年來的實際案例皆無三歲以下幼牛。然而,歐盟的研究也說,病源濃度與感染力的相關性仍有疑問,而且目前的檢測技術敏感度仍不足,也就是說,幼牛身上測不 到病源,不代表絕對安全,只是目前已無相關案例。

美國牛肉出口要經過「品質系統評估制度」檢驗才能放行,然而,稽核單位是以管理畜牧業為主要業務的農業部,而非專精食品安全的食品藥物管理局,這點連美國媒體都曾詬病。舉例來說,日本近年至少發現三次,違禁的美國牛肉被夾帶闖關,可見其管理仍有加強空間。

衛生當局引用國外研究拍胸脯保證美國牛肉的安全,試問,國內衛生單位有無檢測狂牛症病源濃度的能力?進口以後,進到消費者口中,完全放心別人的檢驗數據?狂牛症病源的厲害在於耐高溫,一般烹調無法除去,不像一般食物病菌加熱可以殺死,而且發病潛伏期可長達數年。

誠如當局所言,開放以後,吃到狂牛病源機率確實極低,但消費者如果吃得不放心,享受美食的滿足感也會打折扣,在釋疑方面應著墨更多。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心農場夯/熱潮過 許多田恐廢耕【聯合報  2009.10.15】

據統計,網路遊戲「開心農場」全球玩家有八成在台灣,在國外並不特別流行,顯示這只是另一個蛋撻現象。熱潮一過、新的花樣出現,只怕許多「田地」都要廢耕了。

公務員玩這類遊戲的或許不少,但有多少人會沉迷其間,影響業務?還是只是紓解工作壓力、增加同仁話題的放鬆工具?玩開心農場其實就跟聊小孩、談八卦一樣,都是辦公室裡無傷大雅的景象,如果真有人因而廢弛職務,恐怕原本的身心狀況、工作態度就值得探究。

上班族人手一台電腦,誰不瀏覽無關業務的網站?網路興起,為職場增添虛擬向度,原本正襟危坐、冰冷制式的工作環境多了穿越時空的人際互動領域。水能載舟亦 能覆舟,不能駕馭新興科技的單位視之為洪水猛獸,擔心分散工作的專注度,但上網管道多,禁無可禁,只凸顯保守被動的管理模式。

玩網路遊戲、寫即時通只是網路科技介入職場現象之一,禁了一時,難保未來沒有新花樣出現。與其與員工貓抓老鼠,不如思考如何化暗為明,運用網路做為員工資訊搜尋、腦力激盪、溝通協調、與情緒抒發的管道,而不只是偷偷摸摸玩小遊戲的工具。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法器捐 要顧民情【聯合報 2009.10.06 】

器官捐贈供不應求舉世皆然,台灣的捐贈率約為每百萬人有六點八人捐贈,在亞洲已是名列前茅。西班牙是全球器官捐贈率最高的國家,達每百萬人有卅四人捐贈,其運作模式已廣為歐美學界討論,值得借鏡。

誠如楊志良署長所提議,器官捐贈的立法改採「表明不捐」的認定原則,即死者生前若未書面聲明不捐即視同願意,是提高捐贈率最立即有效的手段,西班牙於一九 七九年就修法採取此項原則。其他像奧地利、義大利等採用類似立法原則的國家,其捐贈率也都比較高。但台灣若要修法,民俗與國情不同,能否取得共識恐怕還須 努力。

除了修法以外,西班牙模式成功的更大因素來自於敏捷周延的實務運作。

西班牙於十餘年前成立「國家器官移植組織」,隸屬於衛生部。此一組織成功整合器官捐贈、受贈與移植過程,大大提升捐贈率。

該組織在全國的加護病房設有器官移植的協調人,由相關科別的醫師兼職,當一有重大瀕死病例出現,可能適合器官移植的時候,該協調人會立即被告知,並啟動移植流程。

也就是說,當救護車送一位嚴重外傷病患到急診室,除了急診團隊以外,移植協調人第一時間也會知曉,隨時準備接手,徵詢家屬意見。

西班牙法律雖然對於捐贈意願從寬認定,但實務上都會徵詢家屬意見,此時協調人的角色就非常重要。

當患者腦死的時候,家屬會被請到病房一旁專用的會談室,由協調人懇勸家屬。家屬通常處於悲戚的情緒之中,要提出捐贈要求不易啟齒,協調人必須具備溝通與諮商的長才,熟稔哀傷的心理歷程,耐心說服家屬。據報導,曾有醫師花了十餘小時才得到家屬的認可。

西班牙的做法值得參考,但必須考量本地民情與文化風俗。觀念的啟蒙有賴意見領袖的倡導、生命教育的充實。此外,筆者建議,駕照可加註器官移植意願欄,於請領時順道普查捐贈意願。健保卡也可登錄器官捐贈意願,建立完整資料庫。

另外,國人赴大陸換器官的情況十分普遍,也頻有糾紛與爭議傳出。兩岸交流日趨緊密,此一管道如有必要應建立正式、透明的機制,才能確保國人健康。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切割看診流程 病人被物化【聯合報 2009.10.01】

 醫療院所要病患分次回診看報告的作法引發媒體關注。此現象不只牽涉收費合理性的問題,更代表醫療質與量的失衡。

醫院的超量診療,切割看診流程,或為增加收費,或為求大量作業的效率,不僅民眾荷包失血、耗時費力,更折損醫療品質。

從問診、檢查、判讀到開立處方,應是一個完整的流程,銜接順暢流線化才能造就人性化的看病經驗。但這已是奢求,現今的診療過程嚴重碎裂,病患在醫院各部門 間流轉,反覆等待叫號,每個人變成只有病歷號碼、病名的貨品。許多人諱疾忌醫,視上醫院為畏途,正是害怕此種不被尊重的感受。

病患被安排檢驗,心中多少忐忑不安,檢驗數值若為正常,要其回診再看報告,徒增數日擔憂,實無必要。醫師問診,順帶說明病情,最後輔以客觀檢驗佐證,相關資訊分享與看診情緒一氣呵成,才是完整的人際互動經驗,而非被物化的生產過程。

檢驗結果分次揭露,很有可能檢查過程也極為倉卒。而過多的正常數值,可能代表檢驗開立的浮濫;不必要的檢查得出一些無傷大雅的數據,也會導致某些病患的過慮與多餘的續檢。這些都是檢查開立前醫病未能充分溝通的後遺症。

病患為知曉檢驗結果反覆奔波,違背「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改革趨勢。檢驗屬病歷資料的一部分,應讓病患容易取得,第一時間了解自身病情,才能充分參與醫療 決定。筆者建議應盡速催生電子病歷,病患藉由電腦介面就能讀取數據,若有疑問再到醫院求診,不僅可以省掉掛號費與舟車勞頓,也能紓解醫師超量看診的現象, 一舉兩得。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賣屋換現養老 長照配套佳【聯合報 2009.09.19】

人口老化快速,失能獨居且沒有收入的老人家越來越多,衛生署長楊志良拋出「分期賣屋養老」的點子,以保障老人家基本生活所需,值得相關單位研議。

在國外有兩種做法,一是終生抵押貸款,也就是老人家把房屋抵押給金融機構,但仍能居住其中,直到過世或搬進養老院,而抵押所得可以一次大筆支付或每月領取;另一種則是房屋返還,做法類似,但須將房屋全部或一部分賣斷給銀行,等於出讓所有權,風險較大。

這類做法恐怕只適合有屋無現的「寓公」、「田僑」,對於無殼蝸牛並無幫助。而且依國情來說,絕大部分人打拚半生、長期貸款就為了買一間自己的窩,老了以後豈肯逆向操作,把房子還給銀行?

但社會變遷,家庭價值日趨式微之下,獨居老人只會越來越多。許多老人逐漸體認,與其寄望後代的奉養而努力留住房產,不如先保障自身需求。如此一來,國外賣屋換現的措施不失為可行之道。

當房屋抵押換取現金以後,如何花用對不少失能的老人家而言也是大問題。這類做法若能搭配資產管理或理財管家之類的服務,讓專業人員協助支配賣屋收入,應可發揮更大效用。未來長期照護保險或可考慮納入理財協助的項目。

這類像是社福政策的點子由衛生部門提出,或許意在確保醫療與照護保險的財源。若能結合社政、金融單位,將其納入老化社會的整體福利規劃之中,格局會更開闊。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時限量 別唐突了梵谷【聯合報 2009.09.17】

梵谷畫展門票開賣,年底開展以後勢必掀起一波梵谷熱。

這次來台的作品出自荷蘭的庫勒穆勒美術館,阿姆斯特丹另有一座梵谷美術館,後者筆者曾於數年前造訪。行前雖已將梵谷的畫冊詳加瀏覽,當親眼目睹浮凸的油畫 真跡、迴旋揮灑的筆觸浮現在一幅幅熟悉的作品之上,畫家的創作神態瞬間躍然眼前,彷彿那耳朵綁著繃帶、口裡刁著煙斗的佝僂身軀由展場門口進來。

梵谷一生困頓,宿疾纏身,卻仍燃燒生命,執迷創作,對於許多身陷逆境的人,不論在生活上、事業上都有莫大的鼓舞作用。

百餘年了,後知後覺的世人也該省悟,拜倒在絕世天才跟前;屆時,所有人都會虔誠的獻上注目禮,驚嘆於一幅幅燃燒靈魂換來的畫作。這次入場採用「分時限量」管制,希望能嚴格執行,不要出現過去鬧哄哄場面,才不會唐突了大師。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雄退場 扁迷該學會適應【聯合報 2009.09.13】

阿扁被判刑,繁冗的司法程序有了初步的結論,而在扁迷心中,也象徵偶像失落帶來的掙扎與調適得以告一段落。

 從兩、三年前東窗事發的震驚、否認、與挺身辯護,到見識事證爆發、當事人現身道歉與被收押,多少阿扁的崇拜者歷經一段難熬的偶像破滅歷程?有人幡然省悟,自責識人不明;有人咬牙暗恨,委棄長年收集的紀念物與回憶;更有人一夜心死,從此對政治冷漠,不再過問世事。毀損律令體制的行為,定罪判刑或可制裁,但,辜負與傷害追隨者的信任與託付,這樣的過錯誰能討回公道?

 政治明星某種程度是崇拜者自我認同的外在投射,台上的他彷彿成了台下人理想的化身。多少凡夫俗子投身造勢場合,短暫自耽於虛幻的偉岸。偶像殞落,形象的投射與理想的依歸頓失標的,這些情緒的能量需要時間回收復原,才能重新發散,找到新的寄託。

 扁迷應該釐清,長久以來寄託於阿扁的,究竟是個人的英雄崇拜,還是對於國家社會的想望?民主逐漸成熟,革命年代崛起的生毛帶角人物,註定要逐漸走入歷史,眾人應該學習適應英雄退場的戲碼。 

偶像離去,固然心痛,卻不能讓夢想跟著被帶走;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與熱情,多少是台灣前進的動力之一,不應隨著偶像被判刑收押而形同枯槁。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出創傷/女兒「重生」她重拾笑顏【聯合報2009.09.08】

早上身心門診,一位樸素的婦人拎著一袋東西進來,後頭跟著小女孩,蹦蹦跳跳的。

「小女兒啊,多大了?」我問。「要上小學了,很皮呢。」婦人說。小女孩東摸西摸,還探頭過來看看電腦螢幕。

她是九二一受災戶,屋倒田毀、女兒過世,地震後出現驚恐憂鬱的創傷症狀。我工作的醫院雖未重創,但餘震不斷,只能在門口樹下克難看診,她就是那時開始就醫的。藥物、諮詢、放鬆訓練都有療效,但女兒驟逝的陰影揮之不去,一段時間她整個人怔住,一語不發。

我帶著心理師家訪,到組合屋探望,一提到女兒她就甩頭,拒絕多談。我邀請家人圍坐一圈,當中特別空出一位留給逝去的女兒。眾人分享災後種種翻騰的情緒,淚眼婆娑。

「如果女兒就坐在那個位置,妳想告訴她什麼?」我鼓勵婦人。她蹙眉半晌,開始掩面痛哭,緩緩道出不捨與愧恨。「我一定要把妳生回來!」她立誓。

生命的韌性就像咬住泥土的作物,只要些微滋養呵護就能茁壯。各界援助下,她家重起生計、復耕;30好幾的她,經人工生殖受孕,產下一女;這兩年已停用情緒的藥,偶而回診即可。

「醫師,這是剛收成的筊白筍,很甜喔。」婦人打開塑膠袋,青翠的外皮泛著水滴,生意盎然。「謝謝,最近價格不錯吧?」我抱起小女孩,輕鬆地聊了起來。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災後心靈重建 應整合各方資源【聯合報  2009.09.06】

救災工作進入收尾階段,接下來將是中長期的重建階段。當災民倉皇倥傯的心情得到喘息,種種災後初期被壓抑的情緒與思緒恐怕這時才會現形,心靈的復原狀況不應被忽視。

災區的破敗景象經過收拾整理,然在災民腦海中,事發當晚的淒厲與震撼並不容易退去。心理學上,一個月剛好是觀察心理復原的臨界點,大部分災民應能收拾情緒,恢復生活步調,如果至今仍有嚴重失眠、恐懼、焦慮,或憂鬱的情緒,宜求助專業醫療。

由九二一的經驗得知,自殺率的攀升恐怕是相關單位必須及早因應的。

但心靈的創傷不僅止於心理學能夠詮釋的層面,更廣大深邃、觸及生命意義的議題也是受難者心中常會升起的疑問。「為什麼是我?」這樣的困惑與不平,是難以用藥物或諮商來消弭,種種翻騰的情緒需要長久的整合與消化才能退去。

心靈的重建除了心理專業的介入,其他方面的資源也應運用,宗教的提點、藝術的昇華、哲理的啟示、甚至災難經驗的分享都有助益,需要各界持續的關注。例如, 九月七日的全國追悼會是一個藉由集體儀式撫慰倖存者的場合,設計上應該以災民為中心,營造靜謐安穩的氣氛,讓悼念往生者的情緒得以自然抒發。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疫嗆媒體 找錯對象【聯合報 2009.08.30 】

防疫工作正值千頭萬緒之際,衛生署長反嗆電視媒體,甚至祭出法條要拿叩應觀眾開刀,實無必要。

防疫重擔在身,如履薄冰,署長之怒可以理解,然而身為總指揮,在辯駁政策、澄清觀念的時候,宜廣納雅言,體察民意,才能整合國民意志,強化防疫心防,而非 睚眥必報,反唇相譏,折損了領導者的身段與高度。事實上在這一波的疫情討論中,與官方說法互槓,有如另立防疫中心者並非媒體,這是人盡皆知的現象,拿媒體 當箭靶恐怕找錯對象。

感控專家常說防疫如同作戰,而妖言惑眾、影響軍心者應受嚴懲。然而,一位醫藥人員,在非執業時間對公眾事務發表評論,抒發個人意見,即使所言偏頗,恐怕也 反映了部分人的疑慮,衛生當局有必要大動干戈,展開獵巫行動?防疫工作需要全心投入,若引發干涉言論自由的疑慮,勢必會轉移防疫的焦點,得不償失。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