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寶庫【國語日報 2014.04.30】

當代最偉大的小說家馬奎斯日前辭世,他的鉅著《百年孤寂》取材於兒時故鄉的風土文物,童年成長經驗成為日後創作的寶庫。

馬奎斯出生在哥倫比亞的偏僻村落,家中有十二個兄弟姊妹,爸媽無力照顧,只好住在外公家。小馬奎斯對村落裡的奇人異事感到新鮮,也愛聽外婆講述似真若假的傳說與掌故,長大後這些故事自動浮現腦海,引領他寫下魔幻寫實的篇章。

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童年往事往往在心中留下印記。馬克吐溫小時候住在密西西比河畔,幾個調皮玩伴一起搭汽船、扮海盜,度過無憂歲月的記憶,在《湯姆歷險記》裡躍然紙上。

有人童年歡樂處處,也有人充滿苦澀。狄更斯小時候家境貧困,十一歲就到鞋店當學徒,受盡欺凌與屈辱,這段痛苦經驗激勵他創作出《塊肉餘生記》,以寫實筆法揭露社會陰暗面。海明威說,「不快樂的童年是一位作家最好的早期訓練」,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沈復在《浮生六記》裡寫道,孩提時代,他擅於觀察細微事物,還把嗡嗡夏蚊想像成群鶴舞空,平淡生活變得精采。許多人在年幼時都有這樣的本事,只是長大後都忘記了。

不少同學每逢作文課,腸思枯竭,不曉得該寫什麼,其實如果能運用敏銳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想像力,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寫文章最好的靈感泉源。

arrow
arrow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