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的框架【國語日報 2015.06.17】

人類由其他物種演化而來,已是科學常識,美國聯邦政府也規定公立學校不得教授非科學理論,但美國各州的中學生物教科書卻不一定談到達爾文,因為許多美國人相信人類是被上天創造出來的,他們要求教科書必須這麼寫。

南京大屠殺與日軍徵召慰安婦是斑斑可考的史實,但日本政府卻在中學歷史教科書裡模糊受害人數,淡化戰爭暴行,就為了「提振愛國心」。

教科書三個字給人精準權威的印象,事實上編寫與審定教科書的人,也有自己的意識形態,當主事者更換,就會用不同框架來規範教材內容,最近台灣的高中課綱調整爭議便是一例。

幾十年前台灣的教科書由政府統一發行,只有一個版本,後來改成僅頒布綱要,民間也可出版,內容更加多元。有些歐美國家的教科書編寫比台灣還開放,甚至不必審定就能採用。

台灣因為有統一的升學考試,為了出題方便與公平,並減輕考生負擔,不少學校與家長都不希望教科書版本太多太複雜。然而教科書只是海邊的幾顆小石子,課本以外還有更浩瀚的知識之海。

教科書是獲取知識的便捷管道,但任何書籍都可能有不足之處,若要不被教科書的框架侷限,可以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補充資訊與不同觀點。對於課本所講若有質疑,也應反覆思索,並向師長請教,而非照單全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