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國際觀【國語日報 2015.10.14】

民調顯示,七成青少年不曉得台灣有幾個邦交國,對最近的歐洲難民議題也只有三成關注,顯見青少年的國際觀有待加強。

談起國際觀,很多人將其等同於「把英語練好」或「多看國際新聞」,實際上這些只是培養國際觀的工具,更重要的目標是獲致關心世界的胸懷與視野。

一個擁有國際觀的人首先應知,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相互依存,一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變動可能影響另外一國。以外勞問題來說,印尼政府數度宣稱考慮停止勞工赴台,如果成真,勢必衝擊台灣的勞力供給與老年照顧。

此外,除了認同本國文化以外,其他國家的文化各有其瑰麗之處,都值得尊重。比如外勞信奉伊斯蘭,飲食與生活習慣與台灣人不同,台灣社會應給予包容與協助,並學習欣賞對方。

人生而平等,同樣的,所有國家的人民也應享有與本國人相同的社會正義與人權,不應遭受歧視。許多外勞全年無休,薪資也比台灣勞工低廉,值得有國際觀的台灣人反省。

前年因漁權問題,菲律賓射殺我國漁民,導致台灣以停止菲律賓勞工來台申請做為報復,兩敗俱傷。國與國之間若有夠好的溝通與信任,當可避免衝突,促進和平。

最後,培養國際觀的終極目標,是偕同其他國家與人民,一起為地球的永續發展而努力,讓後代子孫保有適合生存的環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青少年 台灣 邦交國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