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唱歌,即使好聽也難免單調;再加一人和音,高低對比更有韻味;而若能多聲合唱,此起彼落,亂中有序,那就越發豐富悅耳了。

一個國家的語言也是如此,如果只有一種官方語言通行,其他族群的母語學校不教,大家也懶得學,那麼這個社會不只將丟棄藉由母語傳遞的文化內涵,也代表弱勢族群逐漸被同化,只能唱別人的歌。

有鑑於此,教育部宣布後年開始,將新住民語列為國小母語課程的選項之一。未來在課堂上將可聽見,你用台語問候吃飽沒?我講客語說還沒呢!他以原住民語提議放學後聚餐,老師則在台上點點頭用越南話回一句:去吃牛肉河粉吧!

台灣目前除了二十萬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更有將近五十萬的外勞,而這個數字只會繼續增加。語言不只是溝通的橋樑,更是進入異國文化的通行證,能講新住民語的人將認識更多朋友,也能開拓國際視野。

然而現今能講新住民語的台灣人太少,許多新住民或外勞只能跟同鄉做朋友,打不進其他族群社交圈。甚至因為言語不通,不少設施與服務他們無法使用,連看病都不曉得如何讓醫生了解他們哪裡不舒服。

新住民語也將列為高中的第二外國語科目,從地緣關係,以及東南亞國家與台灣日益密切的政經互動來看,能講新住民語對於個人生涯發展將有重大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