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捷伏法了,槍聲或許可以平撫眾怒,卻不能回答底下問題:這個孩子為何從小立志殺人?他的恨世與厭世人生基調如何形成?

鄭捷的爸媽也無法回答,何以這個在小康家庭長大,也有雙親關愛、栽培的孩子,怎會犯下殺人案件?

鄭捷從小學到大學的師長同樣困惑,何以這個從小成績還不錯,學測六十三級分的同學,為了曾經被同學捉弄與被老師管教,竟然就決心展開報復世界、狙殺無辜的計畫。

精神醫學專家也不解,何以施展會談技巧,依然問不出可信的動機,只好施打鎮靜藥物,使用過時的技巧,來完成司法精神鑑定。更來不及探討,罹患甲狀腺疾病的鄭捷,是否長期處在輕微憂鬱狀態,才滋生了厭世念頭?

鄭捷講得很清楚,他想死但不敢自殺,於是藉由殺人被判死。關於此點,司法人員與犯罪學家將沒有機會深究,是否死刑的存在助長了鄭捷的隨機殺人行為?

探究這些問題,有助於尋找預防隨機殺人之道,可惜的是,在還沒深入了解之前,人已槍決。鄭捷死了,但下一個鄭捷會不會正在台灣的哪一個角落養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