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剩餘的旅程,我不再跑步,但我飛翔!」英國詩人白朗寧在他歌誦史上第一位馬拉松跑者的詩裡這麼寫著。二千多年前,這位傳訊兵從遙遠的馬拉松戰場跑回雅典,秉告戰勝喜訊,隨即不支倒地。

古希臘的馬拉松傳奇,震爍古今,在一百多年前促成了當代的馬拉松比賽,引領無數長跑愛好者,挑戰自己的體力與毅力。衣索匹亞跑者屢在馬拉松稱雄,而最著名的一位,是以赤腳奪得羅馬奧運馬拉松金牌的阿貝貝。

馬拉松的最重要精神是竭盡所能、追求目標。一場全程馬拉松長達四十二公里又一百九十五公尺,不是每個人都能跑完,只要盡力參加比賽,即使無法衝到終點,都值得喝采。

馬拉松因為難度極高,常見選手半途氣餒或身體不適,這時總有來自對手的相互鼓舞,形成感人畫面。不少家人與朋友一起參加馬拉松,不為了跑贏別人,而是享受一起打拼、相互打氣的快樂。

許多人剛跑馬拉松,都有「我能跑那麼遠嗎?」的疑問,卻能在一場又一場的比賽裡,從五公里進步到十公里,從半馬又跑向了全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漫長的旅程,只要好好準備、步步邁進,就能抵達目的地。

跑馬拉松時,雙足貼近大地,更能珍惜周遭的美好環境。跑完馬拉松,記得帶走自己製造的垃圾,才符合新時代的馬拉松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