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韻之鐘【自由時報 2011.08.09】

輕微失智的如秀阿嬤,第一天來忘憂園日間托老,KTV時間,她掏出一張手抄歌詞說要點唱,護士家文一看上頭寫滿假名,翻遍日文歌本不獲,只好請她清唱。

阿嬤的聲嗓猶原青春,假音尚能迴旋拔高,幾個小節唱過,似曾相識的曲調吸引了埋頭寫病歷的我。咦!不就是〈月光小夜曲〉嗎?我過去找出伴唱帶,她果然跟得上,唱得嘴笑目笑。

「阿嬤,你會曉唱蔡琴的歌喔!」我講,家文比出大拇指。

「芹菜的歌?」阿嬤困惑,隨即糾正:「是??????(Sayon no kane)啦!」

查網路才知是〈莎韻之鐘〉。日本演歌,古賀政男寫於1941年,歌名陌生,但旋律大家都熟,蔡琴曾用豐唇闊口錄下音像浮凸的國語版本,音響迷人手一張。

莎韻是宜蘭泰雅族少女,幫日本老師挑運行李不慎墜河溺斃,日人造鐘立碑紀念,並拍成電影,請古賀寫了主題曲,後來編入小學教材。日人走了,改朝換代,石碑湮沒於野,歌曲亦被禁唱,只能化名〈月光小夜曲〉。1993年日本少女來台賽球,偶聞台灣長者吟唱老歌,回國後在報刊披露,促使NHK跨海探尋,才讓其碑其事重見天日。

小如秀當年在課堂上跟著日本老師哼唱,旋律埋入大腦深處,老了失智,記憶區剝洋蔥式地崩壞,所有歌曲逐漸淡忘,只剩孤零零的一首〈莎韻之鐘〉,緊緊攀住剩餘的腦細胞(不願像當年被沖走的莎韻),陪伴老如秀,行過心靈迷宮。

音符無辜,糾纏人事。阿嬤用慈顏包容了時代的跌宕,將身世曲折的〈莎韻之鐘〉唱成了單純的歌,我和家文邊拍手邊和了起來:嵐吹???峰???,流?????丸木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