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切割看診流程 病人被物化【聯合報 2009.10.01】

 醫療院所要病患分次回診看報告的作法引發媒體關注。此現象不只牽涉收費合理性的問題,更代表醫療質與量的失衡。

醫院的超量診療,切割看診流程,或為增加收費,或為求大量作業的效率,不僅民眾荷包失血、耗時費力,更折損醫療品質。

從問診、檢查、判讀到開立處方,應是一個完整的流程,銜接順暢流線化才能造就人性化的看病經驗。但這已是奢求,現今的診療過程嚴重碎裂,病患在醫院各部門 間流轉,反覆等待叫號,每個人變成只有病歷號碼、病名的貨品。許多人諱疾忌醫,視上醫院為畏途,正是害怕此種不被尊重的感受。

病患被安排檢驗,心中多少忐忑不安,檢驗數值若為正常,要其回診再看報告,徒增數日擔憂,實無必要。醫師問診,順帶說明病情,最後輔以客觀檢驗佐證,相關資訊分享與看診情緒一氣呵成,才是完整的人際互動經驗,而非被物化的生產過程。

檢驗結果分次揭露,很有可能檢查過程也極為倉卒。而過多的正常數值,可能代表檢驗開立的浮濫;不必要的檢查得出一些無傷大雅的數據,也會導致某些病患的過慮與多餘的續檢。這些都是檢查開立前醫病未能充分溝通的後遺症。

病患為知曉檢驗結果反覆奔波,違背「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改革趨勢。檢驗屬病歷資料的一部分,應讓病患容易取得,第一時間了解自身病情,才能充分參與醫療 決定。筆者建議應盡速催生電子病歷,病患藉由電腦介面就能讀取數據,若有疑問再到醫院求診,不僅可以省掉掛號費與舟車勞頓,也能紓解醫師超量看診的現象, 一舉兩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y 的頭像
    Sophy

    Origami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