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動人的救國情懷 別拍成國父遺照【聯合報 2010.08.17】
列寧對孫中山的評價到底如何?看了監委與平路女士的爭辯,筆者好奇地找出雙方引用的列寧文章英文版與中文版仔細研讀,才發覺兩者的說法既對也錯,都只擷取了自己想要的。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孫中山的革命路線,列寧以其所理解的社會主義來評價孫中山,一方面固然稱許中國革命的成就,但也批判其理論基礎之不足。其實,無論是褒是貶,其參考座標都是俄國革命與列寧主義,難脫老王賣瓜之嫌。
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在這個時空重新評價孫中山,我們能用開放的態度,並像列寧一樣旁徵博引,完整地審視這位中國近代史的巨人嗎?
紀錄片當然要忠於事實,但歷史的詮釋應容許多重觀點,否則只能拍出樣板戲,沒人愛看。監委揮舞棍子限縮了創作空間,只怕將來片子拍好,會像那張高懸禮堂的國父遺照一樣,嚴肅、完美,但也充滿距離感,降低片子的可看性。
筆者高中時偶讀青年孫中山所寫的《上李鴻章陳救國大計書》,為其熱情與理想激動不已,後來聯考的三民主義也考了將近九十分,但一上大學,接觸各種社會科學理論,眼界開了以後,對國父思想就不再感到興趣,但其「上醫醫國」的典範卻永存內心,成為關懷社會的動力來源。
孫中山的本行是醫學,他自已都說三民主義乃「集合古今中外的學說」而成,監委實不必對「拼裝」一詞如此感冒。拍孫中山,重點不在於別人的評價,而是能否拍出那份動人的救國情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