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官員表示考慮將毒癮、酒癮、自殺高風險納入強制就醫範圍,但現行精神衛生法已規定,藥酒癮也算精神疾病,只要達到「思考怪異、行為奇特,且有自傷傷人之虞」,就可予以強制住院,而精神疾病患者若有顯著自殺傾向亦然,實無須修法增列上述病症。

若是要讓思緒未有明顯異常的藥酒癮患者,也納入強制就醫範圍,以防微杜漸,那麼恐怕全台大小醫院病床都拿來收治也不夠。須知絕大部分藥酒癮患者思緒未有明顯異常,也不會傷害他人,沒有必要予以強制住院。

現行強制住院最大問題,在於申請手續繁瑣,以及負責把關的審核委員會往往與臨床醫師判斷不一致,導致醫師對申請強制住院敬而遠之,而警消與家屬才剛辛苦協助強制送醫,隔天又在社區看到那人趴趴走,難免心灰意冷。

目前最該做的,是簡化強制住院申請手續,並對法條的「怪異奇特、之虞」等字眼放寬解釋,而非急著修法,治絲益棼。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行郊遊,看櫻花盛開,吃和風料理,輕鬆又愜意。這時,有遊客為了拍照,竟然攀折樹枝,讓人心疼又憤怒!走出高級餐廳,門口匍匐乞討的街友,想援助卻又遲疑,坐上遊覽車以後反覆思忖:他有沒有飯吃?為什麼我要花錢吃大餐?

到陌生地方遊山玩水,接觸迥異於日常環境的人事物,視野更加開闊,便容易反思旅行的意義。於是這些年來興起了兩種不只是吃喝玩樂,更充滿人文意涵的旅行方式:綠色旅行與志工旅行。

觀光業者大肆開發山坡地,興建歐風民宿,或者競相栽植外來樹種,都會破壞生態環境。遊覽車冒黑煙載著旅客奔馳,排放PM2.5,令空氣品質惡化。也有人到部落旅遊,隨意闖入不開放的祭典儀式,導致居民反感。凡此種種,都是綠色旅行所要避開的傳統旅行後遺症。

志工旅行也叫公益旅行,乃一邊旅行一邊行善,比如最近有同學帶著事先募得的物資,在畢旅途中發放給弱勢族群,便是一例。也有社團同學,利用寒暑假到山區或偏鄉,為學童補習功課、帶領團康活動,都能嘉惠當地民眾。

有人一趟旅行下來,目睹生態破壞嚴重,決心從事環保工作;也有人不捨離島偏鄉民眾看病困難,毅然投考醫學院,矢志成為史懷哲第二。除了盥洗衣物與錢財,旅行背包裡也可以裝滿愛心,學習當個有責任感的旅人。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內湖殺女童案王姓兇嫌曾有精神科就診紀錄,對此台北市府表示,有吸毒史的王某兩年前曾因攻擊父母被警消強制送往松德醫院急診,但留觀一晚後發現,既未達《精神衛生法》強制住院門檻,也拒絕醫師的住院建議,只能讓他返家,此後也未再返診。既然王某有住院需要,為何又未達強制住院標準?是否現行強制住院門檻過高過嚴?
《精神衛生法》在1997年修法,規定強制住院除了原本須由兩位專科醫師判定之外,還增加審核委員會做最後把關,使得申請流程雖然更加嚴謹,卻也讓行政手續更加繁瑣,時效性更加急迫。精神科醫師在急診要強制一位病患住院,光是找來另一位醫師背書,並讓醫護、病患與家屬填寫相關表格,就要耗掉不少時間,而審核委員開會時,申請醫師還須待命,接受視訊詢問。於是對醫師來說,能不強制病患住院最好,免得給自己添麻煩。

 

申請強制住院困難

當然如果臨床判斷必須強制住院,還是得硬著頭皮申請,只是強制要件,「因精神疾病導致怪異想法與奇特行為,且有自傷傷人之虞」,裡頭的「怪異奇特」、「之虞」等字眼,頗有主觀詮釋空間,當你自信滿滿申請出去,很可能兩天後被駁回申請。如此白忙一場,久而久之難免讓醫師心中那把強制住院的尺悄悄攀升。 
申請強制住院的繁瑣與困難,具體反映在數字上。1997年以前每年強制住院人數3千多,但2015年只有700左右,下降將近5倍。這樣的演變,純因過去強制住院浮濫草率嗎?還是現今版本太過繁瑣嚴苛,讓醫師認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警消與家屬將疑似精神病患強制送醫,結果未能住院,再送意願便會降低,這是否就是王姓兇嫌屢次在社區出現怪異又危險的行為,但始終未能啟動第2次強制送醫的原因?如果再有一次強制就醫,是否就不會發生憾事?發生慘劇後,衛福部心口司表示將檢討強制住院門檻,「將藥酒癮與自殺納入」,顯然搞錯方向。上述病症早已列在強制住院範圍,心口司該檢討的是,是否臨床上的住院需要與法律規定的強制門檻落差太大,導致像王姓兇嫌這樣的人得不到充足評估與診療?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班上來了個新同學,上課認真用功,連下課都不休息,成績第一卻不驕傲,還樂於回答別人的提問。票選班長時,大家都想投他,但再仔細一看,他長得方方正正,身高不滿兩尺,只能坐在桌上。原來,他是一台電腦。

這原本是科幻電影才會出現的情節,但在人工智慧軟體AlphaGo擊敗韓國圍棋棋王李世乭後,向現實更靠近了一大步。AlphaGo具備「深度學習」能力,可以從不懂圍棋規則,透過類似人腦的「多層次類神經網絡」進行反覆自學,而在幾個月內躍升為圍棋大師。

除了下圍棋,目前人工智慧也發展出相當於十一年級同學的幾何解題能力,甚至可以模仿十三歲男孩通過「圖靈測試」,也就是與真人用鍵盤交談時,旁人看不出它其實是機器人。

如果電腦比我會念書,比我會下棋,會不會工作能力也比我強?以醫療來說,人工智慧診療系統日益成熟,說不定有一天電腦也能看病。到了那時,醫生豈不要失業,那我還日夜苦讀考醫學院做什麼?電腦或許可以下診斷,但無法體會病人痛苦,傳遞撫慰與支持。

從這個角度來看,光會念書考試,從不關心別人的同學,與機器人有何差別?人工智慧的進步提醒世人,頭殼裡裝的,不只是理性的腦,更有感性的心。電腦可以擊敗人腦,但無法模擬人性;電腦取代不了的,更值得人們珍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卷發回一看,分數退步,放學後低著頭遞給爸媽,接下來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怎麼考這樣?去補習!

台灣是補習王國,八成以上同學有補習,國語、英文、數學要補,擠私校、考高中、升大學要補,現在坊間甚至有業者開設「國小醫科班」,打著超前教學、挺進醫學院的噱頭,吸引家長幫孩子報名。

補習的用意,原本在於彌補學校教學之不足,或者進修課外知識與才藝,在台灣卻被當成「考試能力增強中心」。學習進度各有差異,但補習班只能從頭教起,因此補習過多的後遺症,就是學會的課程重複再聽,浪費時間。

晚上補,周末也補,還剩多少時間可以自己念書?學習狀況不佳,應先檢討到底是聽不懂老師講解,還是貪玩不夠認真,前者補救之道在於勇於發問,後者則要更加用功,而非不分青紅皂白衝向補習班。

爸媽要孩子補習,都是出於擔憂,如果覺得沒有必要,應說明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並提出繼續努力的保證,讓他們安心。有些補習欠缺學理根據,可委婉拒絕,比如「升資優班補習」──要靠補習才能錄取,根本談不上資優。

補習費不便宜,如果家境無法負擔,不必怨懟,沒補習仍能考上第一志願的例子比比皆是。適度補習,熟能生巧,可提升考試實力;切勿隨波逐流,最後被補習淹沒,成績不進反退。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名形象清新的立委涉嫌為選民關說醫院床位,消息曝光後其同僚出面緩頰說,這類舉動乃表達對選民的關心,不見得是關說。

關說與關心的分野,連立委都搞不清楚,難怪台灣社會關說橫行。關說與關心的最大差別,在於表達關切的同時,是否讓對方感受到權力與地位的實質影響力,抑或只是單純抒發個人偏好,請求對方支持。

申請學校或找工作,請師長或上司寫推薦信,是關心;應徵公家單位,要該機關上級長官幫忙講好話,則是關說。開車違規被攔下,家人求警察從輕發落,是關心;酒駕撞人,找市長或議員前來嗆聲,則是關說。

關說大都暗地進行,因為心虛;關說必定損及他人權益,因為本質上是插隊行為;關說背後皆有優越心態,希望被另眼看待;關說是對公平正義的輕蔑,不相信進步價值;如果大家都關說,就等於沒關說,只會浪費時間。

法律只禁止賄賂,沒處罰關說,導致惡習蔓延,連學校也不能倖免。每逢開學,總有家長為了幫子女挑老師,找民代干涉編班,不僅破壞體制,也是對教育專業的不尊重。

民代關說司法,惹來民眾痛批,但民眾請民代關說病床或編班,卻毫不臉紅。關說會讓最需要住院的病患得不到治療,也會讓弱勢學生失去公平受教機會,更會讓劣等民代靠關說就能當選,此風不可長。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專科畢業生的起薪水準,在去年首度超越大學畢業生。學歷高不代表就業出路好,再添一明證。

德國的高中職畢業生,只有三成選擇升大學,其他同學老早在就學期間進入職場實習,練就一身絕技,一畢業就能獲得企業重用。優良的技職傳統,撐起了德國舉世聞名的工藝水準,而這些實力堅強的技工也得到回饋—德國汽車工人的薪水比美國多了七成。

一般工業國家升大學比例約六成,但在台灣,幾乎所有高中職畢業生都想念大學。學歷高不代表工作能力好,不少人頂著名校光環,反而眼高手低,工作態度不佳。滿街都是大學畢業生以後,文憑變得不值錢,反而是提前接受技能訓練的專科生受到青睞。

適不適合念大學,從小就應自我探索。如果連小學課業都應付得十分吃力,不喜歡讀書與考試,那麼與其拼升學窄門,不如儘早挖掘自己的才能與興趣,往技職體系前進。台灣近年有不少技職出身的年輕人,在國際餐飲與設計比賽得到獎項,前途似錦,就是典範。

可惜的是,越來越多高職同學把目標放在升學,忽略了在學期間最重要的,是累積工作經驗與培養專長,結果技能沒學好,學校也沒考好,兩頭落空。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為何大學沒念完就投入資訊產業?實力比學歷更重要,有真本事才能成為贏家。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採稅收制的「十年長照2.0」有稅基不穩、規模太小等問題,無法撐起高齡社會長照體系,但蔡英文日前在北榮出席典禮時仍然表示,「新政府擬以稅收每年籌措三、四百億元做為長照財源。」
相對於稅收制長照的是全民保險制長照,可看成健保的附加險,由每人多交健保費的五分之一,每年就可籌措一千一百億財源,穩定又充足。蔡英文在2012年曾將長保列為政見,卻在2016年悄悄拿掉,理由是「長照需求沒那麼大、服務網絡還不足、全民繳長保費等於壓榨薪水階級」。
「需求不大」的說法是自打嘴巴,蔡英文的競選白皮書寫著,「台灣需長照人口目前七十萬」,若以中度失智失能、每人一天需四百元照顧費用為平均值來計算,一年共需一千一百億,遠非「十年長照2.0」的三、四百億所能支應。講「服務不足」,更是倒果為因,須知現行輸送網絡這麼薄弱,就因沒有足夠財源,吸引不了更多人投入長照。至於「長保等於壓榨薪水階級」的邏輯若能成立,那麼健保也該廢除,改成稅收公醫制,大家都到衛生所看病就好。

保險引進民間活力

「十年長照2.0」顧名思義,十年後將期滿,屆時老年人口達五分之一,還能靠三、四百億撐起長照嗎?這是蔡英文始終沒有否定長保的原因。依照林全日前在民進黨立委新生訓練時的說法,乃先用「十年長照2.0」繼續練兵,待需求與服務夠大,再過渡到長保,若果如此,大可施行「全民長保0.5」,不必先做稅收制再轉保險制。
「全民長保0.5」是說,如果目前長照需求與服務不夠大,保費可以先收健保的十分之一或更少,全國總計三、五百億,規模就跟「十年長照2.0」一樣,不至於造成浪費。事實上保險制的優點,就在於費基費率能伸能縮,不像稅收制那麼難以掌握。 
比起「十年長照2.0」,「全民長保0.5」更有效能優勢。稅收制長照形同開辦國營企業,會被行政效率綁住,現行「十年長照1.0」就是明證,而保險制長照等於引進民間活力,政府只負責管理。就因服務量能得以擴充,「全民長保0.5」也能吸引更多人投入長照,加快服務網絡充實腳步。 
若擔心長保加重薪水階級負擔,短期內可與健保一樣收補充保費,有錢人多繳一些,長期更可與健保聯動改革,施行家戶總所得制,讓資本利得也納稅基,比「十年長照2.0」更符社會正義。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地震造成二十多名兒童死亡,不少同學開學後看到教室裡空掉的桌椅,除了不捨,或許心中也會升起這樣的疑問:他們犯了什麼錯?為何必須承受這樣的苦難?

宗教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兒童的人生還是一張白紙,上頭沒有罪惡的印記,何以惹來殘酷的懲罰?如果說「神愛世人」,又何以忍心讓稚嫩的生命遭受這等折磨?

當災難降臨,除了帶來身心創傷,更會挑戰人們的生命哲學,甚至引發對原本信仰的質疑。傷口會痊癒,痛苦會淡去,但被地震敲碎的生命哲學,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重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或許有人在困惑當中,想起了老子的宇宙觀,也就是自然運行有其法則,掉落的磚頭不會因為底下是天真兒童而轉彎。

地震推倒房屋,要壓死哪一個人,看似全憑運氣,但研究發現,九二一地震罹難者裡,中低收入、偏鄉與原住民族群比例偏高,原因可能是他們買不起耐震房屋,而且避震知識也較缺乏。此外,九二一後,如果國家能夠普查民宅,補強耐震係數,或許台南地震也不會釀成重大傷亡。

如果防震措施都已做好,弱勢族群也得到保障,還是不能避免傷亡,那麼在地震中喪生的同學,等於為整個社會承受苦難──今天如果罹難的不是他們,可能就是你我。希望他們得到安息。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地震後,老屋耐震普查呼聲四起,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卻表示「拒絕這種淺碟文化」。建築耐震化是最基本的防震步驟,以東京為例,今年轄區所有建築將達全面耐震化。如果柯市長認為這樣的防震措施膚淺,就應告訴台北市民,你深邃宏大的防震計畫為何?

以去年台北市舉行的防震演習來說,劇本是台北市發生規模七.五、震源深度八十公里的大地震,但演習只噴噴消防水柱、抬抬擔架就結束,柯市長也表示滿意,根本太小看地震。這樣的地震,日本稱為「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震央在首都正下方的地震,其破壞力日本已經估算出來,或許可用以類推台北市的數據。

東京若發生規模七地震,且震度達六級時,預估會有兩成三的列車脫軌,台北市應該也差不多。地震後容易引發火災,而首都高樓特別多,屆時熱氣形成旋風,可能吹出高達百公尺的火柱,造成救災困難。此外,首都地底的瓦斯與石油管線如果被震斷,也可能引發連綿火勢。

地震後地下鐵停電,四十分鐘後備用電源也會用完,這時不只乘客受困地底,最恐怖的是車廂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將越來越高,造成乘客窒息。東京估計,大地震後將有近千萬人因交通受阻無法返家,而台北市的人口是東京的五分之一,換算約有兩百萬人受困街頭。此外,摩天大樓住戶因斷電下不了樓,也會成為「高層難民」。

大地震後東京估計將出現二十七萬無家可歸的災民,換算台北市約為五萬,請問這麼多災民要怎麼安置?東京大地震一個月後仍將有上千萬人斷水,換算大台北地區約為兩百萬人,要怎麼因應?地震也會毀損金融機構與企業,造成東京百兆日圓經濟損失,而如果發生在台北,會怎樣衝擊經濟?

東京即將完成老屋全面體檢,但預估若發生大地震,仍將倒十七萬棟房屋、壓死一萬多人。 由此可知,大地震若發生在「拒絕淺碟文化」的台北,絕不只如營建署長所說的「倒三、四千棟房屋」。台灣地震科學中心數月前評估,未來三十年北部發生規模六.五以上地震機率達三成,愛談「二○五○年台北大改造」的柯市長可曾想過,如果大地震降臨,二○五○年的台北會不會成了一片廢墟?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