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鳥的視野、雲的高度,俯瞰心愛的家園,並拍攝成感人紀錄片《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雖然不幸因飛機失事過世了,他的精神將永垂不朽,啟迪台灣後代。

透過齊柏林的空拍鏡頭,台灣人第一次看見如此美麗的寶島,卻也感嘆她正遭受無情的破壞,因而興起珍愛台灣之情。一般人或許做不到齊柏林的壯舉,但藉由畫面與文字讓更多人看見家鄉,卻是人人可為。

近來有學校購買空拍機,讓同學拍攝紀錄片,反映家鄉農舍濫建問題而獲獎,值得喝采。如果無法負擔昂貴器材,手機就是很好的拍攝工具,甚至用繪畫與書寫,也是可行的紀錄方式。

有人或許會說,「我的家鄉很平凡,沒什麼好紀錄的!」其實不管大城小鎮或偏鄉離島,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值得介紹給外人認識之處。一提起家鄉,難免主觀,紀錄與描述時,心可火熱,但眼要冷靜,才能描繪生動細膩的家鄉全貌,吸引觀眾。

家鄉的人口有多少?主要產業為何?有什麼古蹟與文物?最值得推薦的景點與美食是哪些?家鄉的人有怎樣的美麗與哀愁?凡此種種都是必須具備的背景知識。

暑假到了,若能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一部「看見家鄉」的紀錄片,或是一系列圖文,不只可以張貼在網路,讓更多人認識家鄉,也是十分別緻的暑假作業,開學後勢必引來師生矚目。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照服務法》連同底下數個子法,以及長照需求相關評估表單,已在近日陸續到位,代表長照體系日趨完備。既然如此,就該把目前委由醫療院所開立的外籍看護工診斷書(俗稱巴氏量表),收歸長照管理中心來負責。
目前外籍看護工診斷書開立有幾個問題。一、老人家達到中度障礙才能申請,但因失能與失智通常由不同科別醫師看診,導致輕度失能又輕度失智的老人家不曉得該找哪一科醫師開立。二、就因明明需照顧,卻找不到醫院開立,於是家屬只好尋求地下聘僱管道,使得造假與浮濫的現象仍未杜絕。三、主管單位勞動部為此竟把申請資格以年齡劃分,完全沒有考慮老化的個別差異。而解決之道,就是把外籍看護工診斷書的開立單位改為各縣市的照管中心。
由照管中心負責判定外籍看護需求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全面評估老人家生理、心智與行為障礙程度。醫療需求與照顧需求並不一樣,老人家通常有多重慢性疾病,由數科看診,但長照需求必須綜合起來評估。其次,由醫療院所開立,常受到醫病關係影響,難免不夠客觀。還有,不少醫療院所擔心被偽造集團找上,因而從嚴開立,也會使得有需求的老人家被擋在門外。

各方代表共同評估

現行開立外籍看護工診斷書使用兩種量表,一是失能用的巴氏量表,一是失智用的臨床失智量表,而這兩種量表的核心項目,都已整合在衛福部近期公布的「多元評估量表」。使用「多元評估量表」不只可以客觀、周延評估老人家是否需要聘僱外籍看護,更可做為醫療單位與家屬照顧上的參考。此外,衛福部也公布了「長期照護醫師意見書」,可把醫療院所的診療意見一併納入考慮,等於取代目前的外籍看護工診斷書。 
事實上外籍看護工申請應視為整體長照需求評估的一環,與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與機構照顧等服務模式一併評估。未來應由照管中心成立長照需求評估委員會,結合醫療、社政、法律與家屬代表等成員共同評估長照需求,並依據評估結果提供照顧模式的建議。這樣的評估方式除了適合目前的「長照2.0」,也可過渡到未來的長照保險,讓長照體系更完備。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外賓花了兩天準備投影片,開了一小時的車來到學校,在台上努力演講,結果台下同學不是打瞌睡,就是竊竊私語,還有人偷玩戰鬥陀螺。演講結束,老師趕緊向外賓道歉,但人家也只能尷尬回一句:不怪他們,是我講得不夠有趣。

另有一所學校,在外賓演講前幾天,就由老師介紹講師背景與專長,並建議同學上網搜尋講題相關資料,等到演講開始,講師一拋出問題,台下馬上有多位同學舉手搶答,整場演講氣氛熱烈,收穫豐富。

何以有這樣的差別?主因是講者與聽眾的期待有所落差。在過去,學校安排什麼,學生只能照單全收,但現今不只普遍學風開放,學習管道也更多元,如果講者上台後無法激起聽眾興趣,場面往往讓人難堪。近來便有一位應邀到校演講的教授,因中途走了許多聽眾,氣得當場數落學生。

要避免類似情形發生,可建議學校在邀請外賓前讓師生參與,共同選擇講者。此外,同學可在老師指導下,就演講主題相互討論,以提升聽講意願。演講開始後,聽眾若能全神關注,並給予講者回饋,通常可以激發講者潛能,讓演講更精彩。而如果演講真的不吸引人,至少應保持肅靜,避免影響他人聆聽。

舉辦演講,講者與聽眾都須耗費時間,唯有營造夠好的演講環境,讓講者展現所長,才能共創聽講雙贏。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柏拉圖說,月亮之所以是圓的,乃因世上先存在「圓」的完美觀念,宛如一只盒子,使得滾進裡頭的月亮,像布丁一樣呈現出外殼的形狀。台下學生聽了莫不點頭稱是,只有少年亞里斯多德起身反駁:「老師,您講錯了,月亮是什麼形狀,無須先有那樣的觀念存在!」

梁啟超對老師康有為畢恭畢敬,幾十年不敢稍有違逆,然而民國成立以後,時局不穩,軍閥張勳乘機發動帝制復辟,得到康有為贊助,梁啟超獲悉以後,支持共和的他不得不寫文章批評老師的主張。

亞里斯多德與梁啟超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何以膽敢指正老師?前者講了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老師固然比學生知識更豐富、思辨更成熟,但老師也是人,也會有疏漏與不足之處,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當然可以表達質疑。近來便有一位高中校長,因擔心學校升學率退步,寫信希望學生努力拼第一志願,同學看了以後在網路上表達反對意見,引來媒體關注,

透過網路「靠北」,是現今兒少表達不滿的常見方式,雖然好用,卻容易讓議題失焦。發現師長可能犯錯,應用委婉但清楚的方式與對方溝通,如果得不到滿意答案,再循其他管道反映。

學校是學習的場所,當師生意見不同,據理力爭之餘,也勿忘以禮相待,才能教學相長,共同追求真理。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假期間與爸媽出遊,塞在車陣中才幾個小時,就有人忍不住抱怨連連,如果一年到頭日夜都塞車,該有多痛苦?台灣約有三萬多名身心障礙青少年,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連要走出家門、迎向人群都困難重重,只能困在家裡,形同過著每天塞車的生活。

在這些身心障礙青少年裡,人數最多的是智能障礙者,他們如果沒有家人陪伴,出門以後可能會迷失在茫茫人海裡。其次是肢體障礙者,他們經常被騎樓下高低不平的地板與障礙物絆倒,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也有歡喜出遊的自閉症患者,在公共場所惹來異樣眼光,而被家長趕緊帶離。視障者與聽障者好不容易來到了博物館,卻因導覽設備不足,無法浸淫於藝文之美。更有早發型青少年精神病患者,難以安坐課堂,連上學都不能。

無法邁出家門、不能參與人群,不只衝擊一個人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也是國家社會的損失,這是聯合國〈身心障礙權利公約〉將社會參與列為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權利,而且要求各國必須排除相關障礙的理由。對於發展中的青少年來說,欠缺良好充足的社會參與,更會對自我認同、性格養成與社交能力造成傷害。

台灣致力於提升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參與,多年下來已有長足進步,然而值得繼續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前陣子就有一位聽障大二生,在茶飲店打工時竟被指派接聽顧客電話,讓他受挫又受辱,最後甚至被解雇。

茶飲店願意雇用聽障生,顯然已顧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何以在執行上卻又刁難對方?因為在職場上,仍有許多人對身心障礙者的失能與調適狀況欠缺了解,以至於無法產生同理心,也不會隱短揚長,讓身心障礙者展現失能以外的其他強項。彌補之道,是企業應多舉辦員工教育訓練,並培養對身心障礙者友善的職場文化。

對於仍有就業能力的身心障礙學生,政府應結合學校與企業,給予他們比一般人更多的生涯輔導與職業訓練,好讓他們可以獨立謀生與發展社交。而對於無法就業的青少年,也能鼓勵他們擔任志工,這對於提升他們的自尊與自信極有幫助。即使重度身心障礙,都可以貢獻人群,比如可安排智能障礙與自閉症青少年與失智長者同樂,讓天真的笑靨為孤單的老人家帶來溫暖。

所有青少年都渴望結交朋友,也嚮往愛情,但身心障礙者的交友機會相對較少,也較為困難。身心障礙青少年的交友對象,除了來自同儕團體,比如一起求學、受訓、就醫的夥伴以外,更應鼓勵他們結識一般人,擴展社交圈,無須畫地自限。此外,網路時代已經到來,善用社群媒體可以幫助身心障礙學生,即使不出門都能滿足一部分的社交需求。

走進美術館、音樂廳與電影院欣賞展覽與表演,是簡單又健康的休閒活動,但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目前國內的藝文觀賞環境大都不夠友善。比如輪椅只能擺在戲院前後頭或走道空間,觀看角度不理想,也無法跟親友同坐,而博物館的展品說明,往往欠缺點字與手語形式,有待改進。

社會參與的最高階活動是政治參與,一個國家的身心障礙者若能充分參政、決定自己的未來,那麼在其他公共領域必已享有與一般公民相互平等的權利。青少年雖尚無選舉權,但可以學習關心公共事務,甚至透過社會運動來影響政策。然而身心障礙青少年要參與社會運動並不容易,比如這幾年風起雲湧的學運裡,就不見他們的身影。其實身心障礙者最了解弱勢族群的處境,如有他們參與,能使社會運動的訴求更蘊含同理心,也更能打動人心。

少數身心障礙青少年因病情或失能太過嚴重,必須長期住院或接受復健,而無法到學校上課,這時應在機構裡安排課程,儘量讓他們趕上學習進度。比如可在精神科病房為青少年病患開課,以免往後失能又失學。

塞車結束,當所有車子開始前進,如果還有一輛車子停在路中央,會不會有人過去查看與協助?當我們在學校、職場、社區與其他公共領域快意馳騁的時候,別忘了還有不少身心障礙朋友正在路旁踽踽獨行,等待我們載他們一程。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視察太空總署時遇見一位工友,隨口問他工作為何,想不到工友嚴肅地說:「報告總統,我幫忙把人類送上月球。」

多麼令人激賞的回答!這是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在今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致詞裡,所引用的一段軼事,用來說明目的感的重要。

人生有了目的,就像有北極星在前方引導,比較不會迷失自己。有了目的就能忍受腳下鬼針草的折騰,不會怨天尤人。有了目的,精神煥發,也能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打拼。

人生目的通常有三種特性。一是終極性,也就是達成以後別無所求,人生沒有遺憾;二是擴充性,意指可以超越個人,謀求群體的更大利益;三則是延展性,亦即一己生命有限,但可留給後代珍貴遺產。

與目的相對的是工具。工具乃用來達成目的,它本身不能帶來真正滿足,也無法賦予人生終極意義。混淆目的與工具,是生涯發展常見的弊病,比如有些生意人把賺錢當成目的,為了獲利竟敢犧牲顧客權益,這樣的人即使成為富翁,也不會快樂。

又是驪歌輕唱的時節,有人微笑接下畢業證書,向下一個升學關卡邁進,也有人愁眉苦臉,不曉得接下來要念什麼校系。考試、升學、就業,是目的還是工具?如果只是工具,自己的人生目的何在?找到目的,有了方向,就會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照服務法〉連同八個子法六月三日正式施行,新法上路,最大問題是沒有處理外籍看護的定位。台灣目前的長照體系,乃由廿多萬外籍看護大軍撐起,十年、廿年後,當需長照老人家呈倍數成長,台灣是不是還要繼續引進那麼多外籍看護?如果不是,外籍看護在長照體系的未來角色為何?

其次是財源的長久對策不明。衛福部網站的投影片說,依〈長照服務法〉設立的長照基金,乃為了長照機構軟硬體建置之用,而「負責服務給付的〈長照保險法〉還在立法中」,到底將來要採取稅收制還是保險制財源,顯然舉棋不定。

包括外籍看護在內的長照人員,未來將會接受訓練,但訓練場所與師資何在?須知受訓人員數以萬計,以每人至少上課九十小時計算,去哪裡找那麼多教室與老師?

此外,整部〈長照服務法〉只管失能,完全沒有失智的概念。在居家服務與社區服務項目裡,只提到身體與日常生活照顧,以及心理支持,沒有活動治療。活動治療對失智症照顧非常重要,比如懷舊治療,可以安定老人家的情緒,減少藥物與約束使用。

最後,團體家屋、小規模多機能等新興照顧模式,都是拷貝國外做法,但空有名詞,沒有設置細節。此外,對於照顧管理制度的著墨也太少。究其根本,乃因〈長照服務法〉原本的立法意旨,是要搭配〈長照保險法〉,但蔡政府擱置了〈長照保險法〉,改採稅收制,卻又保留了原本的〈長照服務法〉,於是形成了長照法難有用武之地的局面。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班會時間,一名高頭大馬的同學站起來,提案要求將另一名品學兼優的同學趕出教室,只能在窗外觀看,他邊講邊怒目環視四周,眾人莫敢不從。這還不夠,到了下一周,那位受害同學又被驅逐到操場,連旁聽都不行。

台灣的國際處境,不就類似那名被欺負的同學?台灣的醫療水準舉世稱道,更經常出錢出力幫助其他國家處理公衛問題,可謂醫衛模範生,然而台灣不只被排拒在世界衛生組織門外,今年連要以觀察員身分旁聽世界衛生大會,都不被允許。

在奧運與其他國際比賽,台灣也無法以國家名義,高舉國旗出賽,即使國力、奪牌實力都不輸別人。

雖然中國如此打壓台灣,幾十年來台灣沒有屈服,台灣人努力把握在國際場合發聲的機會,為台灣爭取權益,比如每年的世界衛生大會,都有台灣學生組成團體,前往日內瓦表達抗議。

吳濁流曾以小說《亞細亞的孤兒》暗喻台灣的國際處境,幾十年過去,台灣已昂然挺立世界舞台,不必依附與受制於其他國家。然而台灣的國際地位至今仍矮別人一小截,這是台灣人不能否認的事實。

怎麼樣為台灣爭取完整的國際地位,需要全體國民集思廣益,兒少年紀雖小,也有關心國事的義務。每一個台灣人如果從小就培養強烈的國家意識,二千多萬人集合起來,就是一個壓不扁的台灣。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法官宣告「民法未保護同性婚姻乃屬違憲」的理由之一是,「同性婚姻不會改變既有異性婚姻所建構之社會秩序」,但那是國外狀況,別忘了台灣還有別人沒有的通姦罪。該釋憲文出來後的一個立即影響便是,刑法通姦罪必須修改或廢止,因為現行通姦罪實務上的成立要件必須有性器官的結合,而這樣的慣例不適用於同性婚姻。如果通姦罪因而修改或廢止,不管通姦情事因此變多變少,影響是好是壞,當然會「改變既有異性婚姻所建構之社會秩序」。

該釋憲文另一個不周延之處是,把世界各國婚姻平權運動幾乎都會經歷的中繼站「同性伴侶制」,在台灣都還沒討論之前,用「婚姻自由的平等保護」的「婚姻」二字直接卡死。婚姻平權既是進步思潮,為何歐美各國先做「同性伴侶制」?因為那是一種準婚姻,對傳統婚姻挑戰較小,等到社會接納度夠高以後,再過渡到同性婚姻。台灣如今不走這條迂迴的路,好像比較進步,問題是反彈聲音不只不會就此消失,還可能蓄積更大對抗能量。

事實上台灣的例子比較類似南非。南非也沒有經過「同性伴侶制」,就在二○○六年由最高法院宣告「未保護同性婚姻乃屬違憲」,而且要求必須趕緊修正,於是只好弄出了「民事結合法」。以台灣目前局面來說,很可能未來會訂出類似法律。也就是「婚姻法」所稱的夫、妻稱謂,不適用於同性婚姻,亦即同性婚姻產生的是兩個配偶,不是夫與妻。如此一來,傳統的夫妻稱謂被保留下來,而同性婚姻的兩人彼此以配偶相稱。試問,婚姻平權團體能接受這樣的專法嗎?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外統計,至少五分之一的女性,在兒少階段曾遭受性侵或猥褻,男性則是二十分之一,但因為怕被恥笑而不敢透露,很多人只能任由創傷回憶盤據內心,隱隱作痛。於是當一位女作家出版小說,描寫少女遭受老師性侵的故事,便引來廣大迴響。

老師怎會性侵學生?老師也有七情六慾,如果不能把持師生份際,當然也可能犯錯。兒少性侵或猥褻的加害者,大都是熟人所為,這些人平常看起來和藹可親,一旦捕獲獵物,便會現出猙獰面貌。

兒少性侵加害者經常使用的手段有三種,一是引誘。對於兒童,他們常用糖果、玩具,將對方誘騙到暗室,而對於青少年,常利用這個成長階段會有的崇拜心理,讓對方仰慕自己,進而發生關係。

引誘成功以後,如果兒少心理產生疙瘩,加害者就會試圖誤導,比如「長輩碰碰晚輩的身體沒關係!」「師生談戀愛無妨!」等說法,試圖迷惑兒少。等到兒少意識到自己被欺負,想要求助,這時加害者便臉色一變,使出最後的威脅手段。

兒少對於別人不當的肢體碰觸、言語騷擾或者別有用心的引誘,應當學習辨認與提防。如果不幸遭受性侵或猥褻,這時難免自責、羞愧與驚恐,但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氣,趕緊向師長求助。揭發性侵加害人的真面目,不只可讓他們受到懲罰,也可避免更多人受害。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