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不只是把屎把尿:照顧與醫療同樣專業
沈政男

政府說要培訓更多照服員,何以喊了半天依然成效不彰?照服專業不受重視,可說是最被忽略的原因。

台灣的照服員培訓已經落入一個弔詭的困境:為了吸引更多人從事照服工作,而把照服員應考資格壓低到只要上課九十小時,但通過此門檻而拿到的照服員證照,也因此比起其他助人行業,比如醫、護、社工,來得不值錢,也容易被取代。

台灣民眾與政府,還停留在「照服等於把屎把尿,誰都做得來」的落伍觀念裡,才會把照服工作門檻訂得這麼低。基於這樣的心態,於是連語言、文化不通,也沒有受過照服訓練的外籍看護,也被大舉引進。

反觀日本,要當照服員,至少必須有三年實務經驗與半年受訓,或者從照服相關科系畢業。這樣嚴格把關,短期內好像形成招募障礙,長期下來卻能保障照服員的專業地位。外籍人士也可以到日本當照服員,但考試門檻跟日本人一樣。

如何提升台灣照服員的專業地位?一、照服員學歷、經歷等應考門檻必須逐年提升,而非上兩、三週速成課程,就能從事照服工作。二、如果台灣一定要用外籍看護,那就應施以資格考試,包括中文測驗,通過者才能到案家服務。

照服專業地位提升後,輔以長照財源的挹注,讓照服員薪資增加,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照服工作。台灣照服員大都是二度就業的中年婦女,但在日本,卻以年輕人居多,道理在此。日本的照服員薪資是護理師的八成多,照服員人數更已趕上護理師,而成為青少年生涯選擇的重要方向之一。

照服工作的神聖性何在?當醫療因為分工過細而導致「看病而非看人」,長照是實現「全人照顧」的最後堡壘,而照服員就是其中的尖兵。醫護可以帶來健康,但照服員更能為老人家找回快樂與尊嚴。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盛怒常誤事(1011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小明與幾位同學在籃球場「鬥牛」,一名隊友不小心漏接了他的傳球,導致落敗,氣得他當場破口大罵,模樣猙獰,從此以後沒人想跟小明同隊打球。

美術課畫「海底世界」,明明畫得不理想,章魚、烏賊分不清,卻被老師掛在教室後頭展示,好像刻意讓自己獻醜,小明看了忍不住當場扯下撕毀,引來同學一陣驚愕,事後也被老師處罰。

一整天都不順遂,騎車回家途中一不留神,吱的一聲一輛轎車緊急煞車,差點撞到自己。小明驚嚇之餘,憤而比了不雅手勢,結果對方遭到激怒,想要下車理論,小明趕緊落荒而逃。

當一個人無法得到自己所想所欲,甚至受挫受辱時,便會生氣。適度生氣,可宣洩情緒;義憤填膺,能帶來奮起的力量;然而若是「為小事而抓狂」,那就損人不利己了。最近便有一位電視主持人在節目上怒飆髒話,而重創自己的形象。

盛怒如風暴,來得急也去得快,如果能忍住最生氣的那半分鐘,不被情緒淹沒,理智便會恢復。用罵人打人來發洩怒氣,常因表達能力不佳,這類人應多學習溝通技巧。也有人因為長期情緒低落或壓力太大而容易遷怒別人,必要時應向心理專業人員求助。

經常大發雷霆的人,人際關係一定不好,自己也不會快樂。如何克制怒氣,避免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是很多人一生的功課。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02篇文章。

為什麼那位電視節目主持人敢、能、會在錄影時當眾用髒話痛罵另一位藝人?由此可見電視圈的職場文化,至少是一部分,衰敗到了什麼程度。這樣的職場文化,代表了權力關係失衡到離譜程度,也凸顯了這是一個極度封閉的小圈圈職場,完全可以不必擔心外界的看法,只要能夠取悅權力層峰,就可以為所欲為。當然,這樣的職場生態,只能製作出衰敗至極的電視節目。

盛怒並非全是壞事,比如義憤填膺,往往能夠產生強大行動力,做出力拔山兮的壯舉;問題是大部分的盛怒都是因為自尊受到踐踏、自覺受辱,而氣到暴虎馮河,不顧後果;也有人衝冠一怒為紅顏,本質上也是為了出於自私的動機。

生氣是基本情緒之一,每個人天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生氣閥值、生氣速度與生氣能量,幾乎青春期以後就固定下來,很難改變,但如果經常盛怒,到了影響學業、工作與人際關係的程度,還是要想辦法自我修練。

怎麼做生氣管理(anger management)?大概還是用認知行為治療那一套。雖然盛怒之下,一氣起來,平時的自我提醒就容易拋諸腦後,但反覆自我提醒還是有用的。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護肝鬥士(104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今年的醫療奉獻獎團體類,頒給由許金川與楊培銘等醫師帶領的肝病防治基金會,以表彰他們為拯救台灣肝炎與肝癌患者所做的貢獻。

台灣的B型肝炎帶原率約為七分之一,高居世界第一,在幾十年前,這些人有一部分會進展成慢性肝炎患者,並在中年時因併發肝硬化與肝癌而死亡。台灣有非常多沒了爸爸的孩子,就是因為肝病奪走了他們摯愛的親人。

然而這樣的狀況,從一九八四年起,因為B肝疫苗開始在台灣新生兒身上施打,而逐漸改觀。這疫苗如何發明?最大功臣是美國醫師布倫伯格,他在一九六四年發現B肝病毒,並無私地將疫苗製作方法送給藥廠,加速了疫苗的上市進程。

台灣於一九八0年代初期,在宋瑞樓與羅光瑞,以及美籍的畢思理等醫師努力下,開始進行B肝疫苗臨床試驗,當時有人以「洋人找中國人當白老鼠」為由反對,但幾位醫師不改其志,繼續倡導,終於讓所有台灣幼兒能夠接種B肝疫苗,年輕一代從此遠離B肝的威脅。

近二十年來,因為抗病毒藥物的發明,BC型肝炎已能藉由吃藥得到穩定控制,而這都必須歸功於包括肝病防治基金會在內的眾多護肝鬥士的努力。布倫伯格說,「我為了拯救生命而學醫,因為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此等救人濟世的偉大情操,值得後輩景仰與效法。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01篇文章。

B型肝炎的研究與防治,是台灣醫療史上最感人也是最輝煌的一頁,因為這個疾病曾經奪走了無數台灣人的生命與其家人的幸福,但在眾多護肝鬥士的努力之下,台灣逐漸遠離B型肝炎的威脅,等於向病魔打了勝仗。

二十多年前在台大醫學系,我曾上過宋瑞樓的課,那時他已經年紀很大,瘦弱身軀有些佝僂,但依然臉上掛著招牌的大嘴笑靨,在一大面密密麻麻寫滿檢驗數據的白板上,殷殷教導我們如何從肝功能判別病患的肝病病情。

或許,許金川等人,就是傳承了這樣的救人濟世的偉大傳統,因而決定獻身肝病防治。許金川比起其他護肝鬥士,特別在於他的行政與宣傳能力相當強大,可以號召非醫療人士與資源,投入肝病防治,而且他的衛教文章也寫得淺顯、生動,相當有可讀性,讓更多民眾能了解疾病,進而加入護肝行列。

希望這一篇方向文章,能夠至少感動一位小朋友,讓其從小立志學醫,以拯救更多病苦的人為職志。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虛幻下的真實石黑一雄的小說世界
◎沈政男

undefined

美麗的校園、溫馨的教室、豐富的課程,以及和樂融融的師生,看起來是尋常的教育園地,多少孩子在這裡念書、交友、初嘗情滋味,一步步往成長之路邁進,一切是那麼和諧、安詳、可以預期。

然而平地一聲雷,有一天,你無意間聽到老師說,這裡其實是一座複製人工廠,你們都是複製人,所有教養與栽培的目的,就為了等你們長大以後,可以成為器官來源,肝啊、腎啊、心臟啊,都將被摘取出來,做為移植之用,以拯救器官衰竭的世人,而當你們捐了四個器官,大約二十歲時,便會死亡。

怎麼會這樣?這是什麼世界?為什麼我的人生必須如此?一般人如果獲悉這樣的訊息,必然震驚、困惑與憤怒,但石黑一雄筆下的複製人少男少女,就只能馴服如羔羊,接受這命定的安排。

甫獲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日裔英籍小說家石黑一雄,在2005年出版了《別讓我走》這本代表作,在小說裡,他以平板機械的語調,敘述一個光怪陸離的荒謬世界,在刻意壓抑情緒的文字底下,對生命與愛的叩問與反思,一波波隱隱湧現,將讀者帶進一個既科幻又貼近現實的故事裡。石黑一雄的文筆屬極簡派,用字遣詞儉省,卻能乘載瑰麗的想像與濃烈的情感,這是傑出小說家才有的幻術。

《別讓我走》的複製人題材,應該是受到複製羊桃莉的啟發,當時英國成功培育出全球第一隻複製哺乳動物,震驚世界,也引發倫理反思。由此可見,石黑一雄的小說,能貼近當代人類的生活,處理深層的集體疑慮與恐懼。

石黑一雄另一本代表作,也是他最出名的作品是《長日將盡》,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改拍成同名電影,由英國影星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那位儀態正經八百、內心暗潮洶湧的老管家,那是台灣讀者第一次知道這位似乎是日本人,卻能深刻描寫英國貴族生活的小說家。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老管家卻是年過七十才對自己產生懷疑我一生服侍一人,如果那人到頭來是一個爛人呢?老管家也對自己因為投入工作與壓抑情慾,而在當年錯過了一段同事戀情,感到些許悵惘。

黃昏已至,長日將盡,我還能為這一生留下什麼?石黑一雄寫《長日將盡》時才三十二歲,卻能如此深刻摹描老年心境,這是天才早慧的象徵。

石黑一雄常以第一人稱來撰寫小說,比如上述兩本,以及《我輩孤雛》都是如此。以第一人稱切入的小說,只能從主角的角度來敘述故事,有些綁手綁腳,但好處是可以深度挖掘主角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產生認同或同情,好像自己就是當事人。《我輩孤雛》將讀者帶到二十世紀初的上海,描寫一位因兒時父母失蹤而被收養的英國私家偵探,長大後回到出生地追尋身世的故事。

一名偵探一生辦過的最大案子,竟是尋找自己的生父生母,這是石黑一雄的小說常有的人生寓意。不是所有人都是偵探,但每個人都想追根溯源,了解自己從何而來,才能看清該往何處。

石黑一雄的文學啟蒙來自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才九、十歲的他每日捧讀,還把自己想像成書中主角,在學校學著福爾摩斯的口頭禪,或許《我輩孤雛》的人物設定,就來自兒時的閱讀經驗。

石黑一雄今年六十二歲,他出生於日本長崎,父親是海洋學家,五歲時隨家人移民英國,三十多年後才又踏上日本土地,所以說他的生活經驗與文學影響,主要來自歐洲。石黑一雄大學念的是文學與哲學,畢業後曾短暫當過社工,不久便成為全職作家,專心投入小說創作。選擇生涯早而堅定,又能努力不懈,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石黑一雄最新的小說作品《被埋葬的記憶》,描寫英國中世紀一對記憶受損的老夫婦,出發前往尋找似乎存在,又似乎是想像出來的兒子,那氤氳的氛圍與虛實難辨的筆法,讓人聯想到卡夫卡。石黑一雄描寫英國貴族的家常生活,有珍奧斯丁的細膩溫暖,鋪陳人類共通的處境與掙扎,又有卡夫卡的詭譎奇幻,諾貝爾獎委員會說他,「揭露我們與世界的虛幻連結感底下的幽暗深淵」,可說是相當適切的讚美。

undefined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減緩焦慮之道(927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考試到了,還有幾科沒念,這時腦中頻頻浮現不會寫、考不好的畫面,使得身心緊繃,難以專注,一直到考完才恢復常態。

上台報告或表演前,好幾天吃不下、睡不好,擔心表現失常會被大家恥笑。上場當天走向講台時,心跳砰砰,手心冒汗,好像快要昏倒,還好最後完成表演。

因搬家而轉學,不曉得新同學會不會排斥自己?爸媽這陣子經常吵架,是不是就要離婚了?九二一大地震紀念日到來,聽說當時死傷嚴重,如果再次天搖地動,房子倒下來,該有多可怕?

兒童年紀雖小,不少人也有煩惱與壓力,而如果超過自己能夠應付的程度,便會出現上述的焦慮症狀。最近便有小學生,因擔心開學後無法適應而反覆上廁所,必須看醫生。

人的情緒受到思考與行為影響,因此,減緩焦慮也可從這兩方面著手。容易緊張或擔心的人,通常有扭曲、不假思索的想法,比如每到新環境便認定「大家一定不喜歡我」,或者考試失利就以為「自己一無是處」,這些錯誤的假設都可在情緒平穩時自我審視並修正。

其次,人焦慮時容易坐立不安,導致胡思亂想而更焦慮,不如坐下來放鬆肌肉,調勻呼吸,讓身體的平靜帶來心理的和諧,並反覆用調整過的想法安撫自己。從小學習處理焦慮,養成從容面對生活壓力的習慣,才能輕鬆行走人生路。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00篇文章。

焦慮是一個重大的精神醫學與心理學課題,有機會再寫專文來談。兒童當然也會焦慮,而如果你從兒童時期就有焦慮傾向,那麼很可能長大以後會變成你性格的一部分。

焦慮特質宛如布袋,一個容易焦慮的人等於背了這樣的布袋行走人世,很是辛苦。「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從古到今,有不少這類勉勵人不要焦慮的格言,問題是談何容易?

你若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如何放下布袋便是你一生的最重要功課之一。

200篇方向專欄了,將近四個年頭,我依然每周定時繳出一篇文稿、買一份國語日報,並把文章貼在網路,繼續重複這樣的動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學習獨立自主(920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開學註冊,母親帶著兒子過來,見同學靠近,趕緊拜託一句:「麻煩多關照我們家小明!」期中考試,女兒身體不適,卻不敢請假,只好央求父親出面。還有老師接到家長電話:「過兩天我們家小華生日,但我們人在外地,麻煩老師幫忙慶生!」

上述情況不是發生在小學,而是大學校園。再看中學場景。學校要求擔任志工,體會服務他人的快樂,但不少同學為了學測加分,竟由家長到醫院辛苦排隊登記,讓爸媽「服務自己」。也有青少年想買手機,自己不設法存錢,只會向爸媽獅子大開口,未獲允准便負氣離家。

這些「媽寶」、「爸寶」如何產生?當然是從小學時代逐漸養成!書包、鉛筆盒忘了帶,一通電話打回家,「爸媽牌」快遞公司馬上送到教室;自然作業不會寫,眼看就要被老師處罰,父母隨即化身萬能博士,幫忙養昆蟲、孵豆芽;最近也有一所小學舉辦社團活動登記,不少同學自己不來,而是由家長代為排隊。

在歐美國家,人們從小被要求學習獨立,照顧自己;在二、三十年前,台灣的小孩普遍不會這麼倚賴父母;但現在的狀況是,不少人上學補習由爸媽接送,做功課要爸媽叮嚀,連上床睡覺都要依偎爸媽身旁,像個襁褓中的幼兒。

爸媽的懷抱,溫暖可靠,讓人依戀,但學習獨立自主,才能踏出成長的腳步。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199篇文章。

關於孩子的獨立自主,現今社會比起幾十年前,固然過度倚賴的孩子增加了,但更加獨立自主的孩子也變多了。不少同學年紀輕輕,就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對生涯有所規劃,甚至高中、大學時代就走出校園或出國,去累積當志工、做服務,或者實際工作的經驗。當然,這樣的同學依然只是少數,比較多同學是連日常生活都還要爸媽關照,甚至伺候。

大學最近開學,幾乎各校的新生座談會都爆滿,無數「家長」在會上焦急詢問與質疑校方提供的各項服務,這在三十年前是難以想像的場面。

小學生才需要「家長」;最慢上了大學,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闖盪世界了。

過度呵護的反面,就是操縱控制;「家長」怎麼付出,到時候就會那麼要求回報,這是心理學。

對孩子好,其實就是迂迴地對自己好;溺愛孩子,本質上就是溺愛自己。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檢舉達人」的抓寶遊戲
沈政男

六都近八個月的交通檢舉罰單高達一百八十萬件,相當於百分之十五的民眾都收到罰單,實在太浮濫。

要從事這類檢舉,必須熟稔交通規則,在發現違規後進行拍攝、截圖,還要花郵費寄出照片,一般人大都不會做這種事,而是出自所謂「檢舉達人」之手。 

檢舉交通違規沒有報酬,何以「檢舉達人」樂此不疲?因為他們從中得到心理回饋。滿足控制慾是其一,「檢舉達人」把行車紀錄器當成一隻無形的手,在路上到處捕捉違規車輛,好像抓小蟲一般。就因有這樣的樂趣,於是越抓越起勁,連輕微違規也不放過。 

「檢舉達人」不必洩漏身分,就能讓陌生車主接到罰單,難免升起一種高高在上、主宰別人的優越感。他們想像那些違規的壞人受到懲罰,也有一種為民除害的正義感。此外,可能也有人因為對社會不滿,或者把自身境遇歸咎到大眾,而以到處檢舉陌生人的方式發洩情緒。 

讓民眾檢舉交通違規,本意是改善交通,但浮濫之後,已淪為「檢舉達人」滿足心理需求的遊戲,不只引發民怨,也讓警局疲於處理。改善之道是提高檢舉門檻,只讓罰款達一定程度的違規接受民眾檢舉,其餘微小違規不受理。而被檢舉人如有異議,檢舉人也須出面把違規狀況交代清楚,而非只靠截圖來裁罰。

---------------------------------------

另一個台灣怪現象。

當初的交通設計、立法意旨與裁罰金額,是以人民相互監視舉發為基礎嗎?

為什麼光憑閒雜人等的照片檢舉,警察就可以開罰?至少你要證明照片不是造假吧。

很多人接到這樣的檢舉照片,都想說才幾百元繳了就算了,不用太計較,才會造成這類檢舉行為的氾濫。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文言與白話(913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三國志》裡有一段記載:「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看不懂?其實就是國語課本的這一段描述:「先把大象牽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秤一秤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第一段是文言文,第二段則是白話文,差別何在?最明顯的是字數多寡,兩者相差三、四倍。其次,文言文句子短而精簡,但文字比較艱澀,而白話文通常比較冗長,但也較易理解。最後,光聽同學朗讀白話文就能了解文義,但文言文如果不看文字,很難聽懂寫些什麼。

中國古代兒童在私塾念書,小小年紀就必須搖頭晃腦唸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一直到一百年前,胡適等人發起白話文運動,白話文才漸漸取代文言文,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的文字。

古代或許因為紙筆取得不易,因此書寫必須精簡,而古人要念的科目有限,當然可以花很多時間學習文言文,但在現代社會,不只知識爆炸,其他科目也都用白話文撰寫,於是文言文占中學課文比例就越來越低了。

有人認為學習文言文有助於閱讀中國古籍,也能讓文筆變得精煉,但也有人認為專注學習白話文,才能把聽說讀寫都學好。不管如何,大家都同意,無論學習文言或白話,確實讀懂文章,而非死背或囫圇吞棗,才能有所收穫。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198篇文章。

「文白之爭」暫時落幕了,雖然高中文言文比例沒能降到30%,但已比原來課綱在上限部分調降了10%。文言文教材比例降低是大勢所趨,你可以抵擋一時,不可能一直抵擋下去。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到今年剛好滿一百年,今年的「文白之爭」其實是一百年來白話文學革命的延續。

爭取調降文言文那方犯了台灣社會運動常見的,「自己找敵人」的錯誤——竟然要拿蔣渭水的文言文來取代蘇東坡。拜託,蔣渭水有得過文學獎嗎?為什麼要拿他的文章當課文?應該主張調降到30%,並保留最好的中國文言文,而非拿台灣文言文來取代。

文言文當然比較精簡,學文言文當然也對寫白話文有幫助,這沒什麼好否認的,但,注意了,兩邊論者普遍沒有機會成本的概念,須知為了那些學文言文的好處所付出的時間心力,遠遠不如多讀多寫白話文。這道理就好像要寫好流行歌,卻花很多時間去學古典音樂一樣。

白話文當然是比較進步的文字,為什麼?在那邊戰了半天竟然沒人講到重點——進步的文字必須與語音結合,而白話文光憑這一點就狠狠壓倒文言文。整個中國文字都脫離語音,文言文也是這樣,但白話文試圖把單字結合成詞語,貼近語音,這樣一來,學習與理解上就比較容易。

文言文猶如宋朝或什麼朝的陶瓷器,只能賞玩,不能捧來盛飯吃,所以只須讓中學生淺嚐就好,不必花大半國文科時間來接觸,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這裡提出一個從來沒人提到的觀點。「文白之爭」的深沉意涵,其實是我們要下一代使用怎樣的語文?語文是講出來的思想,一個國家的語文如果不夠進步,那麼該國國民的思想,也只能處在落後的境地。

怎麼樣的語文才是台灣應有的進步語文,就應那樣去教我們的下一代,讓更多年輕人學會使用那樣的語文,才能讓該語文繼續進步,並且更加豐富與美好。

如果中文將一直是台灣人主要使用的語文,現在的中文能讓人滿意嗎?至少我是不滿意。中文在文法、句法、書寫與學習上,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這些都必須靠更多人,包括下一代,來投入學習、改進與創造的工作,怎麼還有時間心力去讓年輕人讀那麼多中國古文啊?

須知白話文不是文言文的白話版,而是融合外語長處的嶄新語文,其技術性與藝術性,當然都已超越了文言文。韓愈的文章是世界經典?韓愈的論說文比得上蒙田或培根嗎?

那些捍衛文言文的人,普遍看不起白話文,原因就出在他們讀太少的白話文。你讀很多白話文?你讀新詩嗎?你讀得懂嗎?你會寫新詩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不能說你真的讀懂了白話文。

台灣白話文寫最好的人是余光中與楊牧,而他們都有新詩的底子。余光中以為自己的中文底子來自文言文,其實不是,而是英詩與英文散文為他灌注了更加生動與複雜的譬喻與句法。

余光中如果只讀文言文,他的白話文不可能寫贏梁啟超,但他超越了,為什麼?因為他有英文的底子。楊牧的白話文完全沒有文言文的影子,而且寫起長句也自然流暢,因為他已經吸收並消化了英文長句的優點。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賴清德當上行政院長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受訪時表示:「我是扁鑽,他是長刀。」這句話雖然意指兩人行事作風不同,一個明快、另一個謹慎,但似乎也透露了一些暗自較勁的意味。

柯文哲自視甚高,放眼台灣政治人物,可以讓他佩服的大概只有蔣渭水,至於還在世的活人,他幾乎不放在眼裡。他曾說,「我比陳水扁聰明,跟沈富雄差不多,但沈富雄因為太聰明……」,意思是我最聰明,但又不會太聰明,完美!至於賴清德,柯文哲大概也不會認為他比自己聰明,於是對他的最大印象便是:「他很拘謹,吃飯三小時,可以一直坐三分之一板凳。」

然而不管柯文哲有沒有把賴清德放在眼裡,柯文哲若想要在政壇更上一層樓,賴清德現在已是他必須放在眼裡的頭號競爭者。

很有趣,兩個醫生,一個外科一個內科,一個在鏡頭前咧嘴搔頭毫不在乎,另一個永遠西裝筆挺頭髮中分,卻都不約而同離開醫業,投身到政治領域來。

這是巧合嗎?當然不是。就好像三十年前的長扁對決,謝長廷vs.陳水扁,象徵了以律師為代表的法政人士,崛起於即將解嚴的台灣政壇,而當今的另一種長扁對決,長刀與扁鑽的對決,亦即賴清德vs.柯文哲,也意味著以醫師為代表的非法政人士,能在網路時代的台灣政壇占有一席之地。

李登輝最近說,「醫生的時代已經來了」,這是什麼意思?一、不是法政專業背景的人,也可以獲得人民信賴,授予權柄;二、人民為什麼把目光投向非法政人士?因為對現行政治生態已經厭倦;三、不曾在政壇泥巴堆裡打滾的人,為什麼可以迅速竄起?因為網路已成虛擬的公民論壇,只要能在網路上獲得支持,選票大概就不成問題。

很巧的,賴清德與柯文哲都是1959年出生,就讀大學時都對政治尚無興趣,而且都在1994年前後才逐漸參與政治。當時,賴清德幫陳定南選台灣省長,柯文哲幫陳水扁選台北市長,沒多久賴清德自己跳下來選國大代表,但柯文哲則是繼續在醫院裡保持對政治的關注。柯文哲說自己明快,而賴清德謹慎,但若從兩人從政的過程來看,其實賴清德的動作比較快。

當然,先上車不一定先到站,雖然柯文哲很慢起步,但他爆發力驚人,一下子就當上首都市長,不像賴清德一步步從民意代表爬上權力頂峰。兩人最大的差別,除了政治性格以外,就是政治歷練。柯文哲從政時間仍短,雖然在世大運表現不錯,未來仍有許多考驗等在前方。

柯文哲與賴清德體察民意風向的嗅覺都十分敏銳,但柯文哲似乎又多了天生的第六感,而且調整能力十分驚人,才能讓他一直享有宛如政治吉祥物的廣大歡迎。賴清德雖有「賴神」封號,但也可能讓人敬而遠之。

柯文哲政治性格的最大問題是過度自信與自大,但這一點在他就任台北市長以後已有明顯收斂。人的性格幾乎不可能改變,但從政宛如演戲,該怎麼演就要那樣演,不能把私底下的性格完全搬到政治舞台上來。就這一點來說,賴清德的調整能力遜色一些。連柯文哲都看得出賴清德很「ㄍㄧㄥ」,如果賴清德能脫下心裡那套西裝,與弄亂那頂中分頭(注意「心裡」二字),那麼揮灑空間將會更大。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讓商人做長照 為老人家貢獻財力與心力
◎沈政男

行政院院會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草案,當中最大變革除了長照機構法人化以外,就屬開放營利組織經營住宿型長照機構。現階段台灣長照還侷限在「商人重利,不適合照顧老人家」的思維裡,其實讓營利組織加入長照體系已是國際趨勢,比如英、美、加等國營利安養機構比例年年成長,施行長照保險的日本也大幅引進民間照顧事業,甚至連施行稅收制長照的瑞典,目前都有兩成多的安養機構由營利組織經營。


為什麼台灣有人不贊成讓商人做長照?因為過去的研究發現,公營或非營利組織經營的安養機構,照顧品質比較好,然而最新的瑞典研究發現,非營利安養機構的人力配置確實較為充裕,但營利安養機構的照顧流程較好,整體而言,非營利與營利安養機構的照顧品質已無實質差別,而營利安養機構甚至可以降低住民的死亡率與照顧成本。

台灣若開放營利組織經營住宿型長照機構,可說趕上世界潮流,然而還須有兩個配套作法,才能因應高齡社會的長照需求。

首先,既然開放營利事業經營全日照顧服務,為什麼不能讓他們也為社區照顧,也就是居家服務與日間照顧,貢獻心力與財力?瑞典目前的居家服務,兩成多由私人組織提供,而日本的營利居家照顧事業,更是蓬勃發展。

引進民間資本,讓營利事業加入長照體系,才能提供大規模、高成本效益的服務。比如以重度失智長者的拒食問題來說,現行台灣的普遍作法,是由旁人以宛如嘔吐物的細碎伙食餵食,而如果還是不吃,就只好插鼻胃管,然後有人看了就會哀嘆說,「沒有靈魂的肉體不值得活」;但在日本,則是準備形狀與顏色各異的碗盤,盛著由布丁做成的逼真食物,讓老人家握著筷子輔具,即使頭已低垂到桌面,都還願意自己吃飯。

其次,機構法人化、開放商人做長照以後,若要讓廣大失智失能長者都能使用,長照財源必須大幅成長,但以「長照2.0」翻箱倒櫃找稅收來源的做法,不可能辦到,一定要開辦長照保險。台灣現行的社福式長照宛如古早的柑仔店,未來若引進商業模式,新潮舒適的社區長照中心將可像連鎖咖啡店一樣,一間間在街角成立。

文章標籤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