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罵失智母…想想照護者的身心壓力【聯合報 2013.02.16】
 媒體報導,一名男子在商場公然踹罵失智老母,引發路人、網友撻伐。這則新聞凸顯了老年照護的困境。

筆者從事老年照護,診間裡經常可見遠道而來的家屬,指責近身照顧的兒女有所不周。從橫斷面看,家屬的一個臉色、一句重話,都讓外人不忍卒睹,但若知道照顧者經年累月承受了多少身心壓力,就能體諒一時的情緒失控。

看待這類事件須有長期照護的眼光,而非只問孝順與否。舉例來說,失智老人常有情緒與行為問題,無法配合日常協助,這時需要特殊照顧技巧,否則事倍功半很累人,但家屬可有學習照顧技巧的管道?

照顧者心力交瘁,光用孝順與否來論斷根本難窺全貌。與其批評,不如提供實質援助。失智照護除了專業人員與家屬,也需大量志工,有心的網友何不加入行列?

日本幾年來募集了三百萬志工,英國也在去年發起類似運動,值得台灣學習。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風險家庭 通報應整合【中國時報 2013.01.29】

 雲林發生一家四口集體自殺的慘劇後,社會處官員無奈地說,「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如何幫助未開口求助的高風險家庭?」其實可從擴展高風險家庭關懷體系著手,補強社會安全漏洞。

高風險家庭介入是非常重要的社會保護措施,台灣自二○○五年建立兒少高風險家庭通報流程以來,發揮了一定成效,應將這套預防系統擴及其他年齡層,適用於所有弱勢家庭。

 現行高風險通報流程呈現多頭馬車狀態,家暴、性侵、兒少虐待、自殺等,各有表單與流程,醫療、社福、教育、治安單位人人有責,看似廣布安全大網,反而易生漏洞,形成三不管地帶。上述各項流程應整合到高風險家庭通報體系裡,因為發生這些不幸事件的,幾乎都是破碎或衰敗的家庭。

 目前的高風險家庭定義,包括家庭衝突嚴重、主要照顧者罹病、有自殺風險或出走、貧困單親、失業與經濟困難等六大類,但這樣還不夠,應周延地涵蓋自然、健康、生命周期、社會、經濟、行政、環境等各層面所產生的不良效應,據以擬定相應的介入方式,才能完整保障弱勢家庭。

 以新聞中的家庭來說,除了經濟困難以外,家裡有兩位需要長照的成員,對家人構成了重大壓力,但現行通報標準根本未能涵蓋,要社政人員如何提高警覺?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現代政治餘暉【自由時報 2013.01.28】

 顏清標雖然由代理人兒子拿下這次補選的立委席次,但顏家所代表的前現代選區經營模式,在台中海線已告式微,這是最後的餘暉。

顏清標不相信現代社會的運作規律,自有一套本能式的人生觀與部落式思維,而他充滿生命力的個人特質,令人驚嘆地撐起了這一套時空錯置的邏輯,二十幾年來,大小選舉攻無不克,甚至把整個台中海線的政治格局牽制在前現代的洞穴裡,看著其他縣市邁向民主的日光大道。

他相信血緣、家庭、宗族這類生物性人際網絡,不相信民主法治所建立的眾人平等、一體適用的遊戲規則,同樣可以帶來安全感,保障個人幸福。他經營選民,從家族做同心圓式的擴展,內層靠血緣地緣,外層靠實質利害來吸納與維繫,而最厲害的就是掌控了地方的信仰中心,這物質利益與精神感召都無比巨大的政教複合體。

他恩威並濟、利害交攻,將所有選民納進廣義的大家族裡。從選舉過程裡充斥著大量的溫情口號、懇求姿態便可知,完全是家族式的請託,表面上是現代城市的選舉,其實宛如古代莊園領主的更替。

但這是最後一次了,從得票比率的劇烈消長可知,人們終究會啟蒙,知道這樣的選舉模式已經過時。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助美國憲法 因為馬有綠卡【自由時報 2013.01.24】

 馬英九想要連三任國民黨主席,想到頭殼壞去,竟然搬出美國憲法來當佐證。美國憲法跟台灣政黨主席任期有何關聯?可見馬英九心中有綠卡,潛意識裡根本認為自己是美國人。

馬英九完全不懂民主政治基本原理。連選最多連任一次,就是為了避免腐化與壟斷,其精神在於選民或黨員連續授與權力兩次以後,就必須下台。馬英九雖然第一任黨主席任期未過半就辭職,但他是被選上的,不是接任的,權力意志早已貫徹黨內,後來代理的吳伯雄不過是延續其組織布局。如果馬的「任期未過半不算一任」邏輯可以成立,未來只要任期過半前一天辭職,馬英九永遠可以再選,有當不完的黨主席。

這原本是國民黨的家務事,但因馬英九政績零蛋的最大原因,就是黨政權力一把抓,黨內決策過程窄化成小圈圈,未來馬英九若連三任黨主席,黨內繼續無人敢「攖鱗」,台灣只會更慘。

歐巴馬在連任就職典禮尾聲,感性回頭再瞥群眾一眼說,「永遠不可能再看到此幕了」,馬英九若真想學美國,就效法歐巴馬不戀棧,饒了國民黨,也饒了台灣吧。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吃尾牙錢照花【自由時報 2013.01.17】

 台灣經濟爛,無能馬政府難辭其咎,在上位者不下罪己詔,竟然拿基層開刀,停辦年終尾牙,把過錯推給別人。

停辦年終尾牙,看起來好像要節省公帑,其實完全是障眼法。許多公家機關都利用每人每年三千多元的文康活動費辦理尾牙,即使春節前不吃這一頓,預算既然編了,也會挪移到其他娛樂用途,或者發給員工當生日禮券,哪裡節省了公帑?

馬政府完全沒有大一經濟學基本概念的。停辦尾牙,減少了消費支出,GDP成長的四大組成要素(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進出口淨額)被砍了一角,不僅民間餐飲業者哀嚎,經濟蕭條更只會雪上加霜。

施政績效不彰,是決策錯誤、領導無方之故,何以牽拖基層員工?吃尾牙是台灣社會習俗,既對員工表達感謝之意,也激勵來年工作士氣,台灣人民否定馬政府,結果馬政府就去否定基層員工,這是什麼政府?

真正要節省公帑,又能舉辦尾牙的方法,就是從馬總統以下的中央官員、地方首長與主管,自掏腰包請員工吃飯。筆者在公家醫院工作,都是自費舉辦忘年會,犒賞醫療團隊,為什麼高官做不到?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分之一長照【自由時報 2013.01.12】

台南發生七旬阿公帶著病妻跳埤塘自殺身亡的慘劇,事發以後社會局說老人家並未申請長照服務,問題是即使申請了「十年長照」,依現制每月頂多提供九十小時的居家服務、每年二十一天的喘息全日照護,根本是杯水車薪。

台灣目前的長照體系不過是「小人國長照」。美國參議院日前公布了美、澳、法、日、英五國長照制度比較報告,以接受長照的老年人口比例來說,最高是澳洲的十三%,日本有十二%,而最低的美國也有六%;反觀台灣,兩百多萬老年人口裡,每年接受長照服務者只有兩萬多位,比例為百分之一,遠遠落後其他已開發國家。

台灣長照建制舉棋不定,長照服務法、長照保險法遲遲不能出爐是關鍵因素,馬政府不加速立法、嘗試說服民眾接納長照保險,卻忙著搞什麼「民間融資提案制度」,引進財團搶食長照大餅,完全在狀況外。

沒有充足的長照服務,家屬只能自助。老夫照顧失能老妻,是最容易心力耗竭的組合,一來老人照顧老人本來就吃力,再者,男性傳統上不熟悉照顧工作,也不習慣求助,突然要日夜照顧失能配偶,壓力極大。家屬與醫護宜多留意主要照顧者是否出現憂鬱、焦慮、悲觀想法等心力交瘁警訊,及時轉介心理專業協助。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校長必修課:矢內原忠雄【自由時報 2013.01.07】

 台大校長即將改選,台大目前的危機是「既不台灣、也不大學」,需要真正有風骨、大格局的校長,帶領台大掙脫泥淖,成為真正一流的大學。

台大做為台灣頂尖學府,必須對台灣的國家前途、社會改革做出啟發性的理論建構與實務參與,這是全世界重要大學都曾擔負過的使命。六十年前的日本東京大學校長,也就是曾經來台參訪的著名政經學者矢內原忠雄,擔任教授時就曾對台灣人民遭到日本政府箝制言論的狀況,在校內《帝國大學報》撰文嚴厲批評。接任校長後,一九五二年東大爆發了「潑潑羅事件」,在校內公演的社團學生,發現劇場內有便衣警察潛入,憤而將警察打傷,遭到起訴,事後矢內原忠雄堅守大學自治精神,與當局對峙。但台大校長呢?最近風起雲湧的反媒體壟斷運動,台大表達過什麼立場?甚至在台大學生援助紹興社區居民的集會裡,召警入校,踐踏學術聖殿尊嚴。

大學教育不是技職訓練,台大前校長傅斯年曾以「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勉勵台大師生,但這幾年台大汲汲於躋身「世界百大」行伍,只注重科學論文產出等技術細節,忽略基本的人文精神建構。全球最好的劍橋、哈佛等大學,都是從文史哲起家,在豐厚的人文沃土上開出科學的花朵,學術體系才能博大精深,不至於頭重腳輕。

台大校長失去了方向感,不曉得大學的精神何在,才會管學生有沒有打瞌睡、腳踏車亂停與否這些瑣事。台大需要科學與人文修養俱優、對台灣有使命感的校長來帶領。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蓋安養院 長照就解決?【聯合報 2013.01.07】 
 政府擬將PFI(民間融資提案制度)運用於長照建制,此舉或可加速照護軟硬體的擴充,但絕非長照問題的解藥。

PFI是近一、二十年英國與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的「公私合夥」政策,在政府財政窘迫下,引進靈活的私人融資、建造與營運能力,促進公共建設,並節省成本。

PFI運用於造橋鋪路、建醫院、蓋學校等基礎建設,在英、日確實獲得成功經驗,但台灣長照體系欠缺的,並非耗費鉅資的大型安養院、老人村,而是精緻、在地、溫馨的社區照護。

需長照老人,一半以上失智,應以居家照護、到府服務為優先,因家庭是老人家最熟悉的地方;而即使重度失智需全日照護,也以社區小型失智之家較能提供人性化服務,而非離鄉背井搬到五星養生村。

台灣長照需要的,是傳統雜貨店主顧相濡以沫的感情,而非連鎖超商型的制式互動;大型財團的介入,或可減少軟硬體成本,但照顧老人家不是蓋房子,細膩、個人化的照護品質是財報上看不見的價值。

即使以PFI方式興建大批長照機構,仍未解決長照財源的問題。長照費用究竟要以稅收支出,抑或開辦長照保險,若未有定案,而民眾也無能力自費進住,屆時再豪華的安養中心也只會變成蚊子館。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拒絕死囚器捐?【自由時報 2012.12.24】

 在這一波的死刑執行裡,有醫院拒絕了死囚器官捐贈,引發質疑,其實最大原因在於死囚器捐在倫理上充滿爭議。

台灣民意似乎傾向支持死刑,乃為了死刑的報復與阻卻功能,也就是認定死刑可以撫平家屬傷痛以及嚇阻潛在犯罪,但死囚器捐正好削弱上述目的。器捐會讓死刑犯沾染英雄色彩,減輕其罪惡感,也抵銷了社會對死刑犯的譴責,違背死刑之報復目的。另一方面,器捐使得死刑帶有利他、增進社會公益的意涵,將淡化死刑的恐怖形象,妨害嚇阻效果。

此外,為了死囚器官的保存,射擊點由心臟改為太陽穴,死囚並未真正腦死,醫療人員此時摘除器官,等於參與行刑過程,這是美國內科學會、外科移植學會抨擊死囚器捐的最大理由。

有人說,死囚若出於自主選擇,為何不能器捐?問題出在死囚身處資訊閉鎖、有威嚇性的監獄環境,易受過度鼓吹與誘導,難以伸展自由意志,形成真正的知情同意。

死囚器捐在實務上也有不良效應。器捐美化了死刑,會讓法官在審理死刑邊緣案件時,減少天人交戰,傾向判死刑。再者,器捐也會讓社會對於死刑存廢的討論失衡,助長死刑繼續存在。而極端的例子,就是像中國一樣,死囚器官被用來販賣圖利。

全球已開發工業國家中,目前還在執行死刑的,只有美國、日本、台灣與新加坡,而其中容許死囚器捐的就只有台灣。死囚器官買賣惡名昭彰的中國,已在今年宣佈,將逐步廢止死囚器捐,以杜絕併發症。

美國去年有一名死囚投書紐約時報,質疑為什麼獄方不准其器捐,引發熱烈討論,其中就有倫理學者指出,死囚器捐違反「死亡捐獻原則」,也就是「活人不能為了獲取器官而被殺死」。雖然槍斃乃是為了懲罰,但因與摘除器官的動作太接近,禁不起倫理學檢驗。

美國器捐跟台灣一樣來源不足,開放死囚器捐的呼聲從未間斷,但始終得不到支持。如果死囚可以器捐,那麼活囚(服徒刑者)能不能捐器官來抵罪?或許從功利主義的觀點來說,死囚器捐可造福更多人,「不用白不用」,但器捐的倫理把關一旦鬆弛,後果不堪設想。器捐不足應鼓勵國人捐贈,而非寄望死囚貢獻。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終結預言 只因期待救贖【聯合報 2012.12.21】 
 今天過後,世界末日的預言會破功,但這絕非最後一例,因為這類警語起源自人類內心最深層的恐懼。

從心理發展來說,每個襁褓中的小孩一方面享受母親百般呵護,另一方面也擔心母親不告而別,原本的喜樂會突然消失,而這等同於世界末日。

隨著心理成長,人們逐漸擺脫對母親的倚賴,但這樣的恐懼從來不曾消失,只是潛藏在腦海深處,等待困頓跌宕之時,幻化成種種毀天滅地的負面思考,讓人陷入絕望的深淵。

就文明演進來說,遠古民族面對天象變遷、人事無常,很容易在心中興起一種宿命感,於是試圖從有限的知識或術數推算出「大限之日」,如此既能預做準備,也可告訴自己至少目前是安穩的。

宗教性愈強的文化,愈有這類末日預言。永恆天堂、極樂世界的教義,其實是對世界末日憂慮的反動,用希望牽制滅亡的恐懼,以獲致內心的平和。

卡通愛演「打敗惡魔黨、拯救世界」的戲碼,成人也愛看超人、蝙蝠俠這類英雄電影,因為都能從中經歷末日與救贖的過程,抒發童稚時期留下的不安。

世界末日過去,地球沒事,人們從此珍惜幸福快樂的日子,是末日預言帶來的啟示。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