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災民在年關啜泣!【中國時報 2010.02.07】

春節將至,對於不能闔家團圓的家庭來說,或可相互通訊連絡,或可看看舊照片睹物思人,但八八水災的災民們,家園一夕被毀,所有家當掩埋地底,過年期間想起逝去的親人,有多少人只能在暗夜啜泣?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般人想起過往共同生活的美好歲月,但對於災民來說,想起的卻是那一夜的倉皇驚恐,腦海隨之浮現親人受難的想像畫面,被歡慶氣氛挑動的記憶變得難以承受。

     災後半年,災民內心風貌的復原速度遠比外界想像緩慢。對災後併發憂鬱、焦慮、恐懼症狀的人來說,六個月的時間尚不足以撫平創痛,許多人恐 怕還深受失眠、思緒翻騰之苦。除夕圍爐,坐不滿的圓桌、少掉的碗筷,對於內心激盪未平的災民來說,想念家人的心情給一道道年菜加添複雜滋味。

     過年期間,社會各界除持續提供災民物資援助外,無形的心理支持也同樣重要。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恭喜恭喜 老歌的神奇魔力【聯合報 2010.02.06】

新年恭喜歌年年重複有人嫌膩,站在愛樂者的角度來看,的確如此;但對一般人來說,一首經年累月播放的應景歌曲正好可以喚起記憶,讓人在年味日淡的現代社會裡重溫過往的溫馨。

「恭喜恭喜」的旋律歌詞同樣傳進每個人的耳裡,感受未必一致,因為這首歌早跟許多人的童年記憶牽扯不清了。

小孩子最在意過年,幼年時關於春節的種種印象,具體細節或許一時難以想起,但只要聽到這首數十年不變的新年歌曲,往昔點點滴滴瞬間湧上心頭。

或許有人會想起匱乏年代,穿新衣戴新帽領紅包的喜悅,更珍惜今日的富足;或許有人內心敏感的角落被觸動,可能是親人的過世、家庭的變故,曾經全家無法團 園;種種失傳的習俗、食物、應景的儀式也能在腦海裡回味。只要「恭喜恭喜」傳來,這些五味雜陳的感懷馬上充塞腦海,這是新歌辦不到的。

對於過年期間還要值班工作、負笈在外、或者失智記性不佳的人來說,一首耳熟能詳的應景老歌,是現在的自己與過往的橋梁,種種現實裡有形無形的時空阻隔,都可以在樂聲喚起的回憶裡被穿越,這是老歌才有的神奇魔力,怎會「折磨耳朵?」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頁歲月【中國時報 2010-02-03】

 年少時買不起原裝經典,一頁頁影印自昏暗的圖書館,從伊里亞德到弗洛伊德;年老了讀不動燙金鉅著,一冊冊站在實木書架上訕笑,從亞里斯多德到浮士德。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山尋仙 名醫情結…【聯合報  2010.02.01】

報載醫學中心有民眾漏夜排隊,搶掛名醫門診。病患求醫行為不是從進入診間才開始,排隊苦候的動作帶有朝山、找高人的意涵,具備心理療效。

果真病重,如何忍受排隊之苦?隊伍之中恐怕不乏術後追蹤、回診拿藥的穩定病患。這些工作多數醫生都能勝任,但對病患來說,辛苦等候以後得見名醫本尊,親炙 華佗風範,不僅治療信心穩固,更增添自我價值感。儀式性的求醫行為,可類比入山尋仙,歷經險阻換來的不啻靈丹妙藥,值回票價。

但此現象也反映出,醫療雖進步,民眾的求醫型態仍不脫口耳相傳的素樸模式。醫術好不好如何判斷?醫療專業艱深難懂,醫師一長串的學經歷讓人眼花撩亂,於是看病找醫生與其他消費行為一樣,找有人排隊的地方就對了。

加診、轉診、強化網路掛號如無法削減排隊人潮,不如視為常態,在改善等候環境方面著力。名醫情結可能代表民眾對醫療的陌生,這是衛生單位應正視的。看病畢竟不是點光明燈,找大醫院名醫不代表一切妥當,無需過問醫療處置,病患還是應清楚自己的病情。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惡鄰霸佔公共空間 誰管?【中國時報 2010.01.26】

台灣公寓面積普遍不大,民眾競相擴展空間,打陽台、佔防火巷等等。連這類需要大興土木的手法都做了,豈會在乎將雜務堆在門口?但樓梯通道受阻,緊急逃難容易跌倒,甚至阻礙求生,民眾切莫存僥倖心理。

     但衡諸街頭巷尾的公寓大樓,除豪門大戶,誰不努力佔據住家週邊空間?佔據樓梯間的還算小咖,在鄰近階梯擺滿鞋子,好像開起鞋店的並不少見。公寓管理條例責成管委會處理類似違規情事,但以台灣民情,試問,有多少人願意扮黑臉,得罪惡鄰?

     住公寓的人都知道,管委會那挺得了惡鄰的嘴臉,相關單位應研議更為可行的管理方法。這類行為實有妨害公共安全之虞,或可委託消防單位於年度檢查時一併稽核。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置紓解管道 武裝警察心理【人間福報  2010.01.25】

十天內發生兩起警察舉槍自盡事件,員警的心理衛生亮警訊,而且執法人員的壓力與情緒困擾不分男女,值得警政單位與社會正視。
警察配備槍枝,如有自殺意念往往成為自傷的利器,此外,警察死於自殺的人數多於殉職,這都是警察自殺問題必須重視的理由。
警察自殺的成因有特殊性,處理上除了就一般的危險因子因應外,更必須從勤務壓力、溝通文化著手。

員警執勤時盔甲加身,給人鋼鐵般的形象,但內心是否也如此武裝,恐怕不足為外人道也。
警察也是人,長期日夜輪班,經常出生入死,承受巨大的壓力與責任,照理說情緒負擔不小,但員警在人民保母、治安守護神的頭銜下,外界要協助較不容易,所以比一般人更難找到宣洩的管道,執法人員的心事能向誰傾吐?社會、警界在員警無助時,有給他們求援的空間嗎?
職場壓力導致的情緒困擾,包括焦慮、憂鬱、甚至有自殺傾向,這些事原本就不易啟齒,怕影響前途,對執法人員來說,更擔心被調職、繳械、不能出任重要勤務。
因此,同儕之間也容易瀰漫「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自制默契,壓抑負面情緒的表達,於是心理困擾難以宣洩,在腦中閉門造車,導致惡性循環,走上絕路。

因應之道,短期方面宜盡速擬定員警心理衛生普查計畫,並針對高危險群提供專業諮商協助;遠程目標則要培養警界開放溝通的氣氛,建立情緒表達的管道,以紓解勤務壓力,必要時並及早就醫。
此外,自殺通常都有前兆,譬如留遺言、整理私人物品、反覆提到輕生念頭,或持續情緒憂鬱等,主管、同事應主動關心,主管機關也須建立輔導、通報管道,切莫以為硬漢不會軟弱,而等閒視之。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輕軌 替代案在哪裡【聯合報  2010.01.20】

交通部否決了這些大眾捷運計畫以後,試問,交通建設的遠景何在,有無替代方案?

筆者自助旅行到過歐美許多國家,拎著簡單的行李搭四通八達的火車,到了大城小鎮換坐捷運、巴士或租單車,輕鬆自在。有的城鎮鋪有輕軌,古樸的街道徐行著安靜的列車,旅人在路旁跳上跳下自由轉車,司機乘客輕鬆聊著日常瑣事,一派閒適景象。

回到台灣,單車正夯,每見穿梭車陣有如生存遊戲,或者運車到郊外才能馳騁,總喟嘆不已。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運輸,抑制私人汽機車,將街道留給行人與單車,打造乾淨清爽的居住環境?卻放任私人載具繁衍,窄隘的街頭巷尾充斥著冒煙的鐵殼怪獸。

交通規劃不能只從短期財務的角度切入,應有全島運輸網絡的全盤規劃。大眾運輸啟用初期路線寥寥無幾,多半虧損,等到網絡漸次形成,便利性提升,自有加乘效應。要打破目前大眾運輸賠本的局面,不能怕虧錢裹足不前,反而應該用更便捷的網絡來拯救。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弱雞」大學生 醒醒吧!【中國時報 2010.01.19】

大學新生體檢顯示,過重、膽固醇太高比率攀升,校園裡到處是體能不佳的「弱雞」。大學生堪稱菁英族群,體能不佳,必然精神不濟,影響學業工作,導致社會無形損失。

     因應之道,唯有提升大學生的健康自主意識。舉例來說,這些體檢數據有否回饋受檢的學生,並針對異常數值提供諮詢或續檢,抑或只是充作統計圖表之用?坊間許多三高族群往往不知自身健康狀況,對於健檢意涵更是一無所知,如能給予相關衛教,點醒未來後果,相信必能增進保健意願。

     不少大學設有醫療相關科系,這類宣導諮詢工作自然不假外求,至於沒有保健系所的學校也可委請友校辦理。大學生聯誼喜愛烤肉夜遊,換成養生經驗交流,不是更健康嗎?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識字老人…還好有地下電台【聯合報  2010.01.13】

地下電台在南部遍地開花,打造多少空中公園,成了眾多老人家相濡以沫的無形所在,極具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

提到地下電台,往往給人賣藥、論政的刻版印象,其實這些只是表象媒介,底層的情感交融、相互取暖,才是地下電台生生不息、禁不勝禁的活力來源。

第四台節目偏重中產年輕階層,電視頻道上百,有多少是針對不識字、工農出身的老人家?更不用說有如天書的平面媒體了。地下電台用語俚俗,契合聽眾吸收能力,彌補了商業取向、政經壟斷的媒體市場之不足,有如生存夾縫的夜市、地攤這類庶民活動。

社會變遷,城鄉落差,南部、鄉村、未受教育的老人家成了進步過程被犧牲的一代。都市計畫不良,社區界線模糊,同儕團體裂解,多少老人家找不到聊天的對象?不會上網,沒有手機,唯有地下電台扮演空中媒介,搭起人際互動的橋梁。

這社會虧欠低社經階層的老人家太多,地下電台的興起,少數固然帶有商業政治的動機,但能夠獲得素樸的老人族群擁戴,絕不能單以低俗、民粹的角度來解釋,更不能光靠法律手段來處理。筆者建議,政府與公益團體也可以搭建社區電台,加入空中行列,豐富老人家的日常生活。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署長 就是疫苗最佳代言人【聯合報  2010.01.08】

就在楊署長感性落淚,復又鞠躬道歉,展現真性情、軟身段之後,疾管局打算找知名女星出面代言,顯得有些走回頭路。筆者呼籲,楊署長就是疫苗最佳代言人。

當家中蹦蹦跳跳的幼兒翻出櫥櫃裡的零食就要往嘴裡塞,看到一旁母親蹙眉抿嘴,小朋友會問:「媽媽,這能吃嗎?」這時母親須要解釋保存期限、營養成分如何, 適不適合入口?信賴的關係是一種氣氛與情緒,單靠語言文字經營不來,互動雙方的表情、語氣、姿態比符號數字透露更多,也更能爭取信賴。

楊署長落淚、鞠躬,展露一絲人文的風範、悲憫的同理心,這是比數字更能打動人心的表達方式。原本位居塔尖的冷峻官員走下台階,蹲在失去摯愛的民眾身旁陪伴他們走過哀傷,對旁觀者具有無比的感召作用。

若名嘴煽動真的妨礙接種,為什麼不親上節目解釋,安撫民心?不良事件頻傳,為什麼不主動前去關心說明?值此疫情未退、疫苗又惹爭議之際,要民眾挽起袖子讓陌生的針劑穿刺上臂,需要具備多大的信賴感?這是神聖的付託。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